服裝從藏美到露美

服裝從藏美到露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現在的年輕女士都喜愛“露美”,用以展示自己苗條的身材和漂亮的面孔,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然而對於“藏美”這個概念很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議。的確,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生活的人很難理解為何要“藏美”。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那個特殊的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緩慢,物質匱乏,生活中少不了糧票、布票、肉票、油票……物品供應全靠計劃,每家每戶都是“看菜吃飯”,計劃著來使用各種票證。那時,經濟發展跟不上,思想觀念也相對落後,“藏美”是個普遍的共性,全國上下,不論男女老少,衣著都被“藍、綠、灰”三色一統天下。

   那段困難時期,農村一般人家條件都差不多,衣著也相似,根本談不上打扮。大多數人家孩子多,買不起衣服。只有在過年的時候,人們才從自家的賬單上擠出一點錢,添點新衣服。若是經濟拮据點的人家,只能為小孩買點布請縫紉店做一件衣服,大人有時好幾年才能添一件新衣。條件稍好一點的人家,穿著也不敢太顯眼,外套與大家差不多,只是將好一些的衣服穿在裡面,回到家裡後才脫掉外套,展示一下好衣服。

   印象中有一年春節,母親為我買了一條布料,拉著我的手到裁縫店裡做衣服,一連幾次叮囑裁縫師傅,說小孩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把衣服做得肥些,可多穿幾年。結果裁縫師傅真的將衣服做得很肥,我穿在身上實在太大了,最終這件衣服只得讓給了哥哥。兩年後,這件衣服才穿到我的身上。
經濟上的落後嚴重禁錮著人們的思想,認為新潮就是腐朽的資產階級思想,落後的思想觀念像陰霾一樣,籠罩在人們的頭腦中,久久不能散去。

   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我剛上初中。同在一個村子裡的表姐,她正處花季年齡,是村子裡面孔、身材都很出挑的一個女孩。那時社會上流行喇叭褲,不過農村還是很鮮見的。在南方工作的舅舅給她買了一條喇叭褲,她高興得幾天都沉浸於幸福之中。有一天,她穿著喇叭褲上學,吸引了許多村民和同學的目光。回到家後,一向嚴肅的姑媽看了很不順眼,連聲說:“不成樣子,不成樣子。”立即讓表姐將褲子脫下來,送到裁縫店,讓裁縫師傅改成平常的直筒褲。表姐看到自己的褲子被改做,流下了傷心的淚水,氣得幾天沒有和姑媽說話。

   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思想和觀念也跟著時代的節拍,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的確良襯衫是那個年代很高檔的衣服,一般是要有點身份和條件好些的人家才穿得起。記得有一年,母親咬咬牙,硬是“口裡奪食”,賣了家裡50斤大米,才讓父親穿上人人羨慕的的確良襯衫。這件襯衫父親平時也不大舍得穿,只是在外出或是開會時,才會穿上這件襯衫。在我的印象中,父親非常珍惜,一直穿了10多年,補了幾次,才最終放棄。

   隨著農村推廣土地承包責任制,人們的經濟條件不斷改善,穿著不再像以前那樣“清一色”了,而是“豐富多彩”。在縣城,大大小小的服裝店如雨後春筍地經營起來,店裡面的衣服琳琅滿目。很多百姓放棄了多年買布縫製衣服的做法,喜歡逛市場,進服裝店,挑選自己喜愛的服裝了。夾克衫、太子褲、牛仔服、西服等各類服裝相繼進入尋常百姓家。

   以前,人們一套衣服得穿一個星期,甚至半個月才換。漸漸地,大家的衣服換得也勤快了,有時一天都要換一到兩次。家裡的衣櫥快成了服裝店,衣服汰舊換新的速度也加快了。

   每當我們買回新衣服,父親和母親就不斷嘆氣搖頭說:“可惜可惜,現在年青人吃穿不愁,。可這衣服卻穿不了幾次舊扔。”他們總怕浪費,將我們丟在一邊的衣服,套在自己的身上,引來周圍鄰居好奇的目光,說父母親越活越年輕。

   進入新世紀,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講究,穿衣服開始品牌化,注重挑選名牌。各種各樣的品牌服裝應運而生,城市街面上的服裝店不再是大雜燴,而是裝潢考究的品牌專賣店,國內品牌、國際名牌應有盡有。人們將著裝品牌化作為自己美的追求。現在,隨著網路的不斷普及,網上購買服裝成為潮流,許多年輕人開始通過網路定做自己喜愛的服裝,追求時尚,張揚個性。

   好時代,好日子。

   人們的生活逐步走向小康,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尤其是青年人穿衣打扮講求多變和個性,在追求美中更多的增添了時尚、個性、前瞻等元素。從“藏美”到“露美”,在服裝的變化上,不難看出在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中,人們內心思想觀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