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備無患意思
注音 ㄧㄡˇ ㄅㄟˋ ㄨˊ ㄏㄨㄢˋ
拼音 yǒu bèi wú huàn
釋義 備:防備;患:患難;災禍。事先有防備就可能避免災禍。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簡體字 有备无患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備,不能寫作“憊”。
成語故事 出處《傳 襄公十一年》春秋時,晉悼公當了國君以後,想重振晉國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晉文公一樣,稱霸諸侯。這時,鄭國是一個小國,一會兒和晉結盟,一會兒又歸順楚國。晉悼公很生氣,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魯、衛、劉等11國的部隊出兵伐鄭。鄰簡公兵敗投降,給晉國送去大批禮物,計有兵車一百輛,樂師數名,一批名貴樂器和十六個能歌善舞的女子。晉悼公很高興,把這些禮物的一半賞賜給魏絳,說:“魏絳,是你勸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國;八年來,我們九次召集各國諸侯會盟。現在我們和各國的關係,就象一曲動聽的樂曲一樣和諧。鄭國送來這麼多禮物,讓我和你同享吧!”魏絳說:“能和狄、戎和好相處,這是我們國家的福氣,大王做了中原諸侯的盟主,這是憑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過,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樂的時候,能夠多考慮一些國家的未來。《尚書》裡說:“在安定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您想到了,就會有所準備,有所準備,就不會發生禍患。’我願意用這些話來提醒大王!”
英語翻譯 be prepared against want
日語翻譯 備(そな)えあれば憂(うれ)いなし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ㄧㄡˇ ㄅㄟˋ ㄨˊ ㄏㄨㄢˋ
拼音 yǒu bèi wú huàn
成語解釋 事先有準備,即可免除後患。#語出《書經.說命中》。△「曲突徙薪」
【語義說明】事先有準備,即可免除後患。
【使用類別】
用在「事先防備」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01>你出門時得把氣喘藥帶著,好有備無患。
<02>平時就應注意防颱工作,畢竟有備無患。
<03>平時如戰時,鞏固好國防,就能有備無患。
<04>天空看起來陰陰的,我還是帶把傘,有備無患。
<05>一聽到颱風要來,家家戶戶為求有備無患,紛紛釘好門窗。
<06>只要平日做好節約水資源,有備無患,就不會受限水之苦。
<07>老練的登山手都會充分作準備,因為他們知道有備無患的道理。
<08>老師教我們養成有備無患的好習慣,平時多多儲蓄,以應付不時之需。
成語典故 #《書經.說命中》王惟戒茲,允茲克明,乃罔不休。惟治亂在庶官,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慮善以動,動惟厥1>時。有其善,喪厥善2>;矜其能,喪厥功3>。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4>。〔注解〕(1)厥:其也。(2)有其善,喪厥善:自有其善,則人不以為善。(3)矜其能,喪厥功:自誇其能,則人不以為能。(4)患:災害、禍害。〔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左傳.襄公十一年》
典故說明 「有備無患」就是事先若有準備,可以避免禍害的發生。一般認為這句成語是出自於《書經?說命中》。在〈說命〉中有一段文字記載了殷高宗時代的名相傅說(ㄩㄝˋ)對他的諫言。傅說除了建議高宗要善任良臣外,並且說推動政務時,要考慮政策的良善及施行的時機。為政者宜謙虛為政,不宜自誇自己有多好、有多高的能力,因為這樣不一定能獲得老百姓的認同。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對任何事都要做好充分準備,這樣才能免除禍患。相傳殷高宗是先夢到輔佐人物的影像,醒後刻像尋找,終於在傅巖找到正在建版築(猶今日泥水匠的工作)的傅說。命他為相後,殷得以富強。如果從〈說命〉這段話來看,殷高宗真是得賢人之助,因為「有備無患」正是為政者首當注意的要務。例如我們今天,政府在風雨未來之前,先注意防洪、防颱;為了預防缺水,先作水資源儲備、調度等等。萬一事情發生時,才不會手忙腳亂,舉措失策,災害自然減少。這就是「有備無患」的精義所在,也是每個人當有的生活態度。這句成語常和「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等成語連用。
近義成語未雨綢繆 曲突徙薪 防患未然 居安思危
反義成語江心補漏 臨陣磨槍 臨渴掘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