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湯止沸意思
注音 ㄧㄤˊ ㄊㄤ ㄓㄧˇ ㄈㄟˋ
拼音 yáng tāng zhǐ fèi
釋義 把鍋裡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沸騰。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董卓傳》:“卓未至,進敗”裴松之注引《典略》:“臣聞揚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
簡體字 扬汤止沸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相似詞 縱風止燎
相反詞 釜底抽薪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劉廙因哥哥劉望之被荊州刺史劉表所殺就去投奔曹操,他的弟弟劉偉是行刺曹操的案犯魏諷的同黨,按律劉廙也應處死,可曹操愛惜人才並沒有殺他。劉廙給曹操寫一封信,感謝曹操揚湯止沸救命之恩,讓他枯木生花
英語翻譯 ineffectual remedy as one who tries to stop water from boiling by scooping it up and pouring it back
日語翻譯 なまぬるくて問題を徹底的(てっていてき)に解決(かいけつ)しないやり方(かた)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ㄧㄤˊ ㄊㄤ ㄓˇ ㄈㄟˋ
拼音 yáng tāng zhǐ fèi
成語解釋 湯,熱水、開水。將鍋中的沸水舀起,再倒回去,以止住沸騰。比喻暫時紓解困境,無法根本解決問題。#語本《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釜底抽薪」
【語義說明】比喻暫時紓解困境,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使用類別】
用在「方法失當」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01>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是揚湯止沸的方法,無法澈底解決問題。
<02>他竟然選擇借高利貸這種揚湯止沸,於事無補的方法來處理公司的財務危機。
<03>對於觸犯法律的行為,只採取簡單的罰款辦法,無異是揚湯止沸、無濟於事。
<04>你一直供他錢,不過是揚湯止沸的作法,最好還是讓他學會節儉,並且自立更生,才是真正幫助他。
成語典故 #《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1>今世上卜筮禱祠,故疾病愈來,譬之若射者,射而不中,反修于招,何益於中?夫以湯2>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則止矣。故巫醫毒藥,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賤之也,為其末也。〔注解〕(1)典故或見於《文子.上禮》、《淮南子.原道》、《淮南子.精神》、《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劉廙》。(2)湯:熱水、開水。〔參考資料〕■《文子.上禮》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未嘗非欲也。知冬日之扇,夏日之裘,无用於己,萬物變為塵垢矣。故揚沸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淮南子.原道》是故革堅則兵利,城成則衝生,若以湯沃沸,亂乃逾甚。■《淮南子.精神》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劉廙》魏諷反,廙弟偉為諷所引,當相坐誅。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問,徙署丞相倉曹屬。廙上疏謝曰:「臣罪應傾宗,禍應覆族。遭乾坤之靈,值時來之運,揚湯止沸,使不燋爛;起煙於寒灰之上,生華於已枯之木。物不答施於天地,子不謝生於父母,可以死效,難用筆陳。」廙著書數十篇,及與丁儀共論刑禮,皆傳於世。文帝即王位,為侍中,賜爵關內侯。黃初二年卒。無子。帝以弟子阜嗣。
典故說明 《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完成的集體著作。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紀、八覽、六論,有漢高誘注。其內容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亦稱為《呂覽》。在〈季春紀.盡數〉中提到,如果把沸騰的熱水舀出來,再倒回鍋中,想要使其不再沸騰,這是無濟於事的,倒不如把鍋子底下的柴火撤掉,沒了熱源,滾湯自然也就不會沸騰了。後來原文「以湯止沸」演變出「揚湯止沸」這句成語,用來比喻暫時舒解危急的困境,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近義成語救火揚沸
反義成語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