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邪歸正意思

注音 ㄑㄩˋ ㄒㄧㄝ ˊ ㄍㄨㄟ ㄓㄥˋ

拼音 qù xié guī zhèng

釋義 指去掉邪惡,歸於正道。

成語出處 《三國志 蜀志 後主傳》:“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載後主劉禪詔曰:“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簡體字 去邪归正

常用程度 一般

感情色彩 中性

相似詞 改邪歸正

英語翻譯 break away from evil ways and return to a virtuous way <be on the straight>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ㄑㄩˋ ㄒㄧㄝˊ ㄍㄨㄟ ㄓㄥˋ

拼音 qù xié guī zhèng

成語解釋 義參「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

成語典故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源,提供參考。漢.應劭《漢官》(據《北堂書鈔.卷五三.設官部.諸卿揔》引)卿1>,彰2>也,明也。言當背邪向正,彰有道德。〔注解〕(1)卿:古代官員的名稱。西周、春秋時,卿分為上、中、下三等。秦漢時期三公以下設有九卿。(2)彰:顯著。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近義成語

反義成語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