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殘守缺意思

注音 ㄅㄠˋ ㄘㄢˊ ㄕㄡˇ ㄑㄩㄝ

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

釋義 殘:殘缺;不完整。缺:殘破。指捨不得扔下破舊東西。也作“保殘守缺”。

成語出處 東漢 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猶欲抱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無)從善服義之公心。”

簡體字 抱残守缺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貶義

成語辨形 抱,不能寫作“報”。

相似詞 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故步自封

相反詞 推陳出新自我作故標新立異

成語故事   西漢著名文學家劉向的小兒子劉歆在漢哀帝時任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他向漢哀帝建議派專人研究《左傳》,同行十分不滿意,他指責他們因循守舊,抱殘守缺,最後被同行聯合排擠出京城,只好去做河內郡太守。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抱著殘缺陳舊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進。

英語翻譯 retain what is old and outworn

日語翻譯 役にたたない古いしきたりをいつまでも固守(こしゅ)する;保守的で革新しようとしない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ㄅㄠˋ ㄘㄢˊ ㄕㄡˇ ㄑㄩㄝ

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

成語解釋 固守舊有殘缺的經文不放。語本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後用「抱殘守缺」比喻固守舊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

【語義說明】比喻固守舊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
【使用類別】
用在「依循舊章」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
<01>如果每個人都像他這樣抱殘守缺,那社會永遠不會進步。
<02>以他那種抱殘守缺的作風,不知要如何領導這家高科技公司。
<03>學術論文要有創見,若只是拼湊古人的言語,將會被譏為抱殘守缺
<04>為了求新求變,從今以後,大家要拋棄抱殘守缺的觀念,努力開創新機。
<05>也許你會認為我是在抱殘守缺,但事實上我是在保護固有文化的薪傳火種。
<06>認識固有文化很重要,但如果認為一定要回到舊有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抱殘守缺了。

成語典故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據《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引)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書》十六篇。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臧於秘府,伏而未發。孝成皇帝閔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秘臧,校理舊文,得此三事,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柏)〔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缺,挾1>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備,謂左氏為不傳《春秋》,豈不哀哉!〔注解〕(1)挾:懷著。

典故說明 「抱殘守缺」原作「保殘守缺」。劉歆,字子駿,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為中國目錄學之始。哀帝時,劉歆建議古文經傳立於學官,博士、朝臣反對,於是他致書太常博士,極力陳述自己的主張說:幾經朝代興迭,戰火洗禮,導致現今流傳的經文內容殘缺脫落、錯誤很多。我朝開朝以來陸續發現如《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寫的經書,應該以古文為根據,改正今文的錯誤,如果還想固守殘破不全的經文,懷著害怕蒙受個人損失的私心,沒有服從真理和勇於改正的公心,或是因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隨口議論是非,難道不可悲嗎?後來「抱殘守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固守舊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進變通。

近義成語因循守舊 食古不化 故步自封 墨守成規

反義成語不主故常 日新又新 另闢蹊徑 改弦更張 革故鼎新 推陳出新 標新立異

相關漢字成語:
相關漢字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