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連禍結意思
注音 ㄅㄧㄥ ㄌㄧㄢˊ ㄏㄨㄛˋ ㄐㄧㄝ ˊ
拼音 bīng lián huò jié
釋義 兵:指戰爭;結:相連。指戰爭連年不斷;災禍持續相結。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下》:“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
簡體字 兵连祸结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語辨形 禍,不能寫作“鍋”。
英語翻譯 war-ridden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ㄅㄧㄥ ㄌㄧㄢˊ ㄏㄨㄛˋ ㄐㄧㄝˊ
拼音 bīng lián huò jié
成語解釋 兵,戰爭。結,相連。「兵連禍結」指戰爭持續不斷,災禍接連而來。語出《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兵荒馬亂」
【語義說明】戰爭持續不斷,災禍接連而來。
【使用類別】
用在「戰亂不安」的表述上。
【成語造句】<01>這地區長久以來因為種族問題而兵連禍結。
<02>戰爭一旦發生,兵連禍結,生靈塗炭,最苦的是百姓!
<03>這種兵連禍結的日子何時能了?百姓渴盼安樂,如大旱之望雲霓。
<04>爺爺說他年輕時幾乎都在兵連禍結的歲月度過,要我們知福惜福。
<05>這幾年來兵連禍結,好不容易大家能過太平日子,可千萬別再起戰端了。
<06>好不容易才平息戰事,哪知道又有蓄意挑釁的;一旦重燃戰火,必定兵連禍結,民不聊生。
成語典故 《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莽將嚴尤諫曰:「臣聞匈奴為害,所從來久矣,未聞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後世三家周、秦、漢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焉。當周宣王時,獫允內侵,至于涇陽,命將征之,盡境而還。其視戎狄之侵,譬猶蚊虻之螫,敺之而已。故天下稱明,是為中策。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1>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中國罷耗2>,匈奴亦創艾3>,而天下稱武,是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恥而輕民力,築長城之固,延袤萬里,轉輸之行,起於負海,疆境既完,中國內竭,以喪社稷,是為無策。……」〔注解〕(1)約齎:輕裝。齎,音ㄐ|。(2)罷耗:疲勞耗弱。罷,通「疲」,音ㄆ|ˊ。(3)創艾:因受懲治而畏懼。艾,通「乂」,音ㄞˋ,懲戒。
典故說明 據《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載,王莽篡漢初期,匈奴因不服而發難。王莽為了樹立威信,打算以三十萬人,三百天份的糧食,討伐匈奴。將軍嚴尤上書勸諫說:「匈奴為害中國,從周朝、秦朝,一直到漢朝,已經很久了。漢武帝討伐匈奴,戰爭災禍連續不斷,拖延了三十餘年,造成國力疲耗,匈奴才因此受到懲治而心生畏懼。如今天下才剛底定,民力尚未恢復,如果現在還要開戰,實在是不堪負荷。」後來原文中的「兵連禍結」被摘出成一句成語,用來指戰爭持續不斷,災禍接連而來。
近義成語兵荒馬亂 兵馬倥傯
反義成語天下太平 太平盛世 安居樂業 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