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詩的意思

注音 ㄗㄚˊ 一ㄢˊ ㄕ

拼音 zá yán shī

基本釋義

⒈  古體詩的一種。最初出於樂府。每句字數不等,長短句間雜,無一定標準,用韻也較自由。後人多有仿作。

國語辭典修訂本

雜言詩「ㄗㄚˊ 一ㄢˊ ㄕ」

⒈  一種每句字數不一,長短相間的古體詩。最短僅一字,長者可高達九、十字以上,通常以三、四、五、七字為多。

引證解釋

⒈  古體詩的一種。最初出於樂府。每句字數不等,長短句間雜,無一定標準,用韻也較自由。後人多有仿作。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雜言詩》:“按古今詩自四、五、六、七雜言之外,復有五七言相間者,有三、五、七言各兩句者,有一、三、五、七、九言各兩句者,有一字至七字、九字、十字者,比之雜言,又略有不同,故別列之於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