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老的意思

注音 ㄍㄜˊ ㄌㄠˇ

拼音 gé lǎo

基本釋義

⒈  唐代對中書舍人中年資深久者及中書省、門下省屬官的敬稱。五代、宋以後亦用為對宰相的稱呼。明清又用為對翰林中掌誥敕的學士的稱呼。

國語辭典修訂本

閣老「ㄍㄜˊ ㄌㄠˇ」

⒈  唐代稱任事很久的中書、門下兩省的舍人為「閣老」。後尊稱宰相為「閣老」。

《新唐書·卷四七·百官志二》:「以久次者一人為閣老,判本省雜事。」

⒉  明、清時,稱入閣辦事的大學士為「閣老」。

《喻世明言·卷四〇·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卻說保安州父老聞知沈經歷為上本參嚴閣老,貶斥到此。」

引證解釋

⒈  唐 代對中書舍人中年資深久者及中書省、門下省屬官的敬稱。 五代、宋 以後亦用為對宰相的稱呼。 明 清 又用為對翰林中掌誥敕的學士的稱呼。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兩省(中書省、門下省)相呼為閣老,尚書丞郎、郎中相呼為曹長。”
《舊唐書·楊綰傳》:“故事,舍人年深者謂之閣老,公廨雜科,歸閣老者五之四。”
宋 鄭文寶 《南唐近事》:“一日諸閣老待漏朝堂,語及林泉之事。”
明 李贄 《復焦弱侯書》:“趙文肅 先生雲:‘我這個嘴, 張子 這個臉,也做了閣老,始信萬事有前定。’”
清 趙翼 《陔餘叢考·閣老》:“蘇州 有 閣老坊,乃 吳匏庵 為學士時所建,則翰林之在 文淵 掌誥敕者,亦得稱閣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