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錢的意思

注音 ㄓㄨㄥˋ ㄑ一ㄢˊ

拼音 zhòng qián

基本釋義

⒈  較重的錢。如漢承秦後,因八銖錢太重,更鑄莢錢,即所謂榆莢錢;呂后時,民患其太輕,復行八銖錢;文帝時,更鑄四銖錢。與榆莢錢、四銖錢相較,八銖錢謂之重錢。

引證解釋

⒈  較重的錢。如 漢 承 秦 後,因八銖錢太重,更鑄莢錢,即所謂榆莢錢; 呂后 時,民患其太輕,復行八銖錢; 文帝 時,更鑄四銖錢。與榆莢錢、四銖錢相較,八銖錢謂之重錢。參閱《漢書·食貨志下》。

漢 賈誼 《新書·鑄錢》:“世民用錢,縣異而郡不同:或用輕錢,百加若干,輕小異行;或用重錢,平稱不受。”

⒉  錢筮法用語。

《儀禮·士冠禮》“筮與席所卦者” 唐 賈公彥 疏:“雲所卦者,所以畫地記爻者,筮法依七八九六之爻而記之。但古用木畫地,今則用錢。以三少為重錢,重錢則九也。三多為交錢,交錢則六也。兩多一少為單錢,單錢則七也。兩少一多為拆錢,拆錢則八也。”

⒊  苔的別名。參見“重泉”。

南朝 樑 任昉 《述異記》卷下:“苔謂之澤葵,又名重錢,亦呼為宣蘚,南呼為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