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慝的意思
注音 ㄈㄨˋ ㄊㄜˋ
拼音 fù tè
基本釋義
⒈ 居心邪惡。亦指居心邪惡的人。
引證解釋
⒈ 居心邪惡。亦指居心邪惡的人。
引清 朱之瑜 《答安東守約書》:“曏者 中國 有禁,無敢躪出,其來者非負慝姦販,則漁釣篙工。”
梁啟超 《立憲政體與政治道德》:“若執政心目中,本無國家無國民,其所以誤國病民者,不在措施之失宜,而在行誼之負慝。”
▸ 負罪引慝
▸ 如釋重負
▸ 如牛負重
▸ 稔慝
▸ 肉袒負荊
▸ 忍辱負重
▸ 任負
▸ 群慝
▸ 獅負
▸ 親慝
▸ 欽負
▸ 若釋重負
▸ 千鈞重負
▸ 強慝
▸ 欠負
▸ 愆負
▸ 譴負
▸ 棄甲負弩
▸ 憑山負海
▸ 憑負
▸ 襁負
▸ 披裘負薪
▸ 欺負
▸ 逆負
▸ 民負
▸ 靡慝
▸ 李逵負荊
▸ 狂慝
▸ 愧負
▸ 苛慝
▸ 虧負
▸ 決一勝負
▸ 軍慝
▸ 空負
▸ 糾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