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笏的意思

注音 ㄆㄠˊ ㄏㄨˋ

拼音 páo hù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官員上朝時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

official clothing and tablet held before the breast by officials when received in audience by the emperor;

國語辭典修訂本

袍笏「ㄆㄠˊ ㄏㄨˋ」

⒈  古時官吏的朝服和手笏。

《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凡五百餘人,皆賜袍笏,錫宴開寶寺,帝自為詩二章賜之。」
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五·賈雲華還魂記》:「需次待缺,首具袍笏,詣賈氏拜夫人。」

引證解釋

⒈  朝服和手板。上古自天子以至大夫、士人,朝會時皆穿朝服執笏。後世唯品官朝見君王時才服用。

唐 沉佺期 《回波詞》:“身名已蒙齒録,袍笏未復牙緋。”
《宋史·選舉志一》:“太平興國 二年,御殿覆試,內出賦題,賦韻平側相間,依次而用……凡五百餘人,皆賜袍笏。”
《花月痕》第四三回:“忽見西邊的門擁出許多侍女,宮妝艷服,手中有捧冠帶的,有捧袍笏的,迎將出來。”

⒉  泛指官服。

宋 劉克莊 《鵲橋仙·生日和居厚弟》詞:“女孫笄珥,男孫袍笏,少長今朝鹹集。”
清 鈕琇 《觚賸·石言》:“所以怪石作貢,文石呈祥,甲乙品於 衞公,袍笏拜於 元章。”

⒊  借指有品級的文官。

《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樑 將篡 唐,晉王 李克用 使人聘於 契丹 ……既歸而背約,遣使者袍笏 梅老 聘 樑。”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石人十有二,袍笏兼戎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