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藥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ㄥˊ 一ㄠˋ
拼音 xíng yào
基本釋義
⒈ 常行之藥,普遍有效的藥物。
⒉ 魏晉南北朝士大夫喜服一種烈性藥(五石散)以養生,服藥後漫步以散發藥性,謂之“行藥”。延至唐代,餘風猶存。
⒊ 泛指服養生藥後散步以散發藥性。
⒋ 因病服藥之後,漫步以散發藥性。
行藥「ㄒ一ㄥˊ 一ㄠˋ」
⒈ 魏晉南北朝人好服五石散,服藥後,須行走使藥力散發開來,故稱為「行藥」。也作「行散」。
引證解釋
⒈ 常行之藥,普遍有效的藥物。
引《墨子·非攻中》:“萬人食此,若醫四五人得利焉,猶謂之非行藥也。”
孫詒讓 間詁:“蘇 雲:‘食者多而利者少,則非常行之藥。’”
⒉ 魏 晉 南北朝 士大夫喜服一種烈性藥(五石散)以養生,服藥後漫步以散發藥性,謂之“行藥”。延至 唐 代,餘風猶存。
引《北史·邢巒傳》:“孝文 因行藥至司空府南,見 巒 宅,謂 巒 曰:‘朝行藥至此,見卿宅乃住。’”
唐 錢起 《藍田溪雜詠》詩之二:“有時行藥來,喜遇歸山客。”
⒊ 泛指服養生藥後散步以散發藥性。參見“行散”。
引宋 范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秋日田園雜興》詩之一:“斜日低山片月高,睡餘行藥繞江郊。”
清 金農 《樊口西郊行藥》詩:“誰識地隱人,時來一行藥。”
⒋ 因病服藥之後,漫步以散發藥性。
引《文選·鮑照<行藥至城東橋>詩》 劉良 題注:“照 因疾服藥,行而宣導之。”
唐 元稹 《春病》詩:“望山移坐榻,行藥步牆陰。”
清 錢謙益 《病榻消寒雜詠》詩之四一:“行藥每於參禮後,安禪只在墓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