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文的意思
注音 ㄒㄨ ㄨㄣˊ
拼音 xū wén
基本釋義
⒈ 不切實際的無用文字。
英dead letter;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at have become a dead letter;
⒉ 沒有意義的禮節。
例進門便是財主娘子,故此不用虛文。——《後水滸傳》
英mere formalities; empty forms;
虛文「ㄒㄨ ㄨㄣˊ」
⒈ 不切實際的文詞。
引《漢書·卷八五·谷永傳》:「廢承天之至言,角無用之虛文。」
⒉ 不切實用的儀節。
引《五代史平話·周史·捲上》:「勿營繕下宮置宮人,及作石羊、石虎、石馬、石人等物,此等虛文,宜一切革罷。」
引證解釋
⒈ 空洞的文字;空話。
引《漢書·谷永傳》:“書陳於前,陛下委棄不納,而更使方正對策,背可懼之大異,問不急之常論,廢承天之至言,角無用之虛文。”
唐 白居易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策一道》:“捨斥己之至言,進無用之虛文。”
鄭觀應 《盛世危言·學校》:“學校之盛,百倍曩時,然士務虛文而薄寔行,其能通當世之務者,百不一二焉。”
孫中山 《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中國 向來銓選,最重資格,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專制國中,黜陟人才,悉憑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雖講資格,也是虛文。”
⒉ 虛幻荒誕的文字。
引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又《神仙集》中有召神劾鬼之法,又有使人見鬼之術。俗人聞之,皆謂虛文。”
⒊ 毫無意義的禮節。
引宋 樓鑰 《送內弟汪耐翁隨侍因赴臨川推官》詩:“生長外家身已老,周旋中表意尤親。從今家問須情實,莫事虛文學外人。”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餘愛其晚年佳句,’”
《文明小史》第二九回:“主教久聞 陸欽差 的大名,那有不請見之理?一切脫帽拉手的虛文,不用細述。”
葉聖陶 《未厭集·苦辛》:“‘拜年’有什麼意義呢?無非是崇尚虛文的陋俗罷了。”
例如:‘病教揖讓虛文減,老覺婆娑古意多。
⒋ 徒具形式的規章、制度。
引宋 李綱 《人物誌》:“使士夫不復事虛名而收寔效,官司不復行虛文而施實績。”
《元典章·聖政一·興學校》:“農桑學校,為政之本……累聖相繼,具有典章,仰各處提調官常切加意,勉求實效,勿事虛文。”
清 魏源 《軍儲篇》一:“凡舶方發,官必點視,監送放洋。然商人多先期以小舟載錢離岸,官驗止為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