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的意思
注音 ㄐㄨˇ 一 ㄈㄢˇ ㄙㄢ
拼音 jǔ yī fǎn sān
基本釋義
⒈ 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英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相似詞
拋磚引玉 貫通融會 問牛知馬 融會貫通 一隅三反 以微知著 觸類旁通 一舉三反 聞一知十
相反詞
國語辭典簡編本
舉一反三「ㄐㄩˇ ㄧ ㄈㄢˇ ㄙㄢ」
指列舉一事一理,而能推知其他同類事情或道理。語本《論語.述而》。
造句數學公式不能光靠死背,也要理解原理,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舉一反三「ㄐㄨˇ 一 ㄈㄢˇ ㄙㄢ」
⒈ 語本指列舉一例而能曉喻其他各事。
引《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宋·朱熹〈答胡伯逢書〉:「則夫告往知來,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者皆適,所以重得罪於聖人矣。」
近觸類旁通 聞一知十 問牛知馬
引證解釋
⒈ 後以“舉一反三”謂觸類旁通。
引《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北堂書鈔》卷九八引《蔡邕別傳》:“邕 與 李則 遊學鄙土,時在弱冠,始共讀《左氏傳》,通敏兼人,舉一反三。”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四回:“我是凴著一卷《詩韻》學説話,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
▸ 一隅三反
▸ 舉一廢百
▸ 徑一週三
▸ 觀隅反三
▸ 一夕三遷
▸ 一反一復
▸ 一飯三遺矢
▸ 一唱三嘆
▸ 一二三四五六七
▸ 一二三
▸ 一反
▸ 一反手
▸ 一倡三嘆
▸ 一反其道
▸ 一反常態
▸ 一反既往
▸ 一日三覆
▸ 一國三公
▸ 一日三秋
▸ 一口三舌
▸ 一年三秀
▸ 一日三複
▸ 一歲三遷
▸ 一年三節
▸ 一日三,三日九
▸ 一日三省
▸ 一板三眼
▸ 一舉一動
▸ 一字三縑
▸ 一日三歲
▸ 一日三月
▸ 一波三折
▸ 一獻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