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的意思

注音 ㄕㄥ ㄉㄨㄥ ㄐ一 ㄒ一

拼音 shēng dōng jī xī

詞性 動詞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一種策略思想。意為表面上聲稱攻打東邊,實際上卻攻打西邊。軍事上是迷惑敵人、出奇制勝的一種謀略。

按預定的計劃,我們要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把敵人吸引到溫水方向。——《遵義會議放光芒》

make a feint to the east and attack in the west;

相似詞

圍魏救趙 調虎離山 避實就虛 東聲西擊 出其不意 出奇制勝

相反詞

圍魏救趙 無的放矢

國語辭典簡編本

聲東擊西「ㄕㄥ ㄉㄨㄥ ㄐㄧˊ ㄒㄧ」

比喻虛張聲勢,使人產生錯覺,實則集中主力攻擊其不備之處。語本唐.杜佑《通典.卷一五三.兵六》。

造句他們以聲東擊西的方法轉移敵人的注意,成功的攻占了山頭。

國語辭典修訂本

聲東擊西「ㄕㄥ ㄉㄨㄥ ㄐ一 ㄒ一」

⒈  語本唐·杜佑比喻虛張聲勢,使人產生錯覺,實則集主力擊於不備之處。

《通典·卷一五三·兵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三國演義·第一一一回》:「蜀人或聲東擊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把守。」

引證解釋

⒈  表面上聲言攻打東面,其實是攻打西面。軍事上使敵人產生錯覺的一種戰術。

語出《通典·兵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宋 張綱 《乞修戰船札子》:“況虜情難測,左實右偽,聲東擊西。”
《水滸傳》第十八回:“這 雷橫 亦有心要救 晁蓋,以此爭先要來打後門;卻被 朱仝 説開了,只得去打他前門,故意這等大驚小怪,聲東擊西,要催逼 晁蓋 走了。”
袁廟 等《辛亥革命徵信錄》:“是夜革黨擬於十二句鐘,由 漢口 起事,聲東擊西,使 武昌 不暇籌備。”
毛澤東 《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四章:“經常要採取巧妙的方法,去欺騙、引誘和迷惑敵人,例如聲東擊西,忽南忽北,即打即離,夜間行動等。”

⒉  形容動作、說話、行文等變化莫測。

清 李漁 《玉搔頭·講武》:“一任他聲東擊西,藏頭露尾,俺自有應八面的雄捍蔽。”
孫犁 《澹定集·讀作品記》:“他的語言,採取了長段排比,上下駢偶,新舊詞彙並用,有時寓莊於諧,有時寓諧於莊,聲東擊西,真假相伴,抑揚頓挫,變化無窮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