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法的意思

注音 ㄌ一ˇ ㄈㄚˇ

拼音 lǐ fǎ

基本釋義

⒈  義理和章法。

⒉  禮法;倫理規範。

⒊  規律;法則。

國語辭典簡編本

理法「ㄌㄧˇ ㄈㄚˇ」

1.義理和章法。

造句這篇文章雖不按理法,卻也別具風格。

2.規矩和禮法。

造句遵守理法是身為優質公民的必備素養。

國語辭典修訂本

理法「ㄌ一ˇ ㄈㄚˇ」

⒈  義理和章法。多指寫作文章。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五·藝文》:「觀其字音韻次序,皆有理法,後世殆不以其為燕人也。」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文章總以理法為主,任他風氣變,理法總是不變。」

⒉  規矩和禮法。

《水滸傳·第三三回》:「量劉高不才,頗識些理法。」
《紅樓夢·第九〇回》:「那金桂素性為人毫無閨閣理法,況且有時高興,打扮得妖調非常,自以為美,又焉知不是懷著壞心呢!」

引證解釋

⒈  義理和章法。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藝文二》:“觀其字音韻次序,皆有理法。”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但昨看 匡迥 的文字,理法雖略有未清,才氣是極好的。”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十八:“沉先生 是通曉文章的理法的。”

⒉  禮法;倫理規範。

《水滸傳》第三三回:“量 劉高 不才,頗識些理法……我二人也無甚言語爭執,此是外間妄傳。”
《紅樓夢》第九十回:“那 金桂 素性為人,毫無閨閣理法。”
康有為 《上海強學會章程》:“萬國史學、萬國公法、萬國政教理法……皆聽人自認,與眾講習。”

⒊  規律;法則。

李大釗 《研究歷史的任務》:“應當解釋記錄,尋出那些事實間的理法。”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二節:“《易傳》的作者把《易》的辯證觀展開了,他是約略探尋到自然的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