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人得利的意思
注音 ㄩˊ ㄖㄣˊ ㄉㄜˊ ㄌ一ˋ
拼音 yú rén dé lì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後因以“漁人得利”比喻雙方相爭,卻讓第三者坐收其利。亦作:漁翁得利。
漁人得利「ㄩˊ ㄖㄣˊ ㄉㄜˊ ㄌ一ˋ」
⒈ 比喻雙方爭持不下,而使第三者獲利。參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條。
引《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李都管本欲唆孫寡婦、裴九老兩家與劉秉義講嘴,鷸蚌相持,自己漁人得利。」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漁翁得利”。
引《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 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李都管 本欲唆 孫寡婦、裴九老 兩家與 劉秉義 講嘴,鷸蚌相持,自己漁人得利。”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後來他又罵他愚弄國王,愚弄 南後,想離間 齊國 和 楚國 的邦交,好讓 秦國 來漁翁得利。”
茅盾 《虹》八:“你看,這裡也掛著漁翁得利圖。”
▸ 漁人之利
▸ 漁翁得利
▸ 既得利益
▸ 不當得利
▸ 小人得志
▸ 漁人
▸ 漁翁之利
▸ 人身權利
▸ 人才難得
▸ 美利堅人
▸ 利得
▸ 利己損人
▸ 利害得失
▸ 利雅得
▸ 利息所得稅
▸ 解人難得
▸ 濟人利物
▸ 個人所得稅
▸ 個人利益
▸ 得失在人
▸ 地利人和
▸ 得獸失人
▸ 得人
▸ 得人心
▸ 得人死力
▸ 得人為梟
▸ 得人意
▸ 從中漁利
▸ 寸利必得
▸ 穿井得人
▸ 大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