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的意思

注音 ㄊㄠˊ ㄌ一ˇ

拼音 táo lǐ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peaches and plums;

德語 Pfirsiche und Pflaumen (S)​, Jünger (S)​, Schüler (S)​

法語 disciples, élèves

國語辭典簡編本

桃李「ㄊㄠˊ ㄌㄧˇ」

1.比喻所栽培的學生後輩。典出《韓詩外傳.卷七》。

造句桃李滿天下

2.比喻美豔的容貌。

造句豔如桃李,冷若冰霜。

國語辭典修訂本

桃李「ㄊㄠˊ ㄌ一ˇ」

⒈  戰國魏文侯的臣子子質,因罪北逃,而在簡主面前抱怨,認為朝廷內外有一半的人是他栽培的,可是卻與他作對,因此今後不再施恩給別人了,但簡主卻說:「如果春天種的是桃李,夏天就可以在樹下乘涼,而秋天也可以採食它的果實。但如果春天種的是蒺藜,那夏天不只不可採它的葉子,而且秋天還會長出刺來。因此就像種樹一樣,你所栽培的人是選錯了。」典出韓詩外傳·卷七。後世因用桃李比喻所栽培的門生後輩。

唐·劉禹錫〈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後詩因而繼和〉詩:「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

⒉  形容姿色的美豔。

《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四》:「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引證解釋

⒈  桃花與李花。

《詩·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
後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唐 張說 《崔訥妻劉氏墓誌》:“珪璋其節,桃李其容。”

⒉  後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

《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
唐 劉禹錫 《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後詩因而繼和》:“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
《資治通鑑·唐則天后久視元年》:“仁杰 又嘗薦夏官侍郎 姚元崇 等數十人,率為名臣。或謂 仁杰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明 李東陽 《胡忠安公輓詩四十韻》:“桃李當時盛,葭莩後代連。”
川劇《柳蔭記》第三場:“老朽 孟繼軻,設館 尼山,數十餘年,循循善誘,教人不倦,門前桃李,廣遍 江 南。”

⒊  喻人的青春年少。

明 徐渭 《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清 姚鼐 《旌表貞節大姊六十壽序》:“吾嘗閲 歸熙甫 作《顧文康之女壽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豔陽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風霜之撡。”

⒋  喻爭榮鬥豔、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唐 李白 《贈韋侍御黃裳》詩之一:“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學長鬆,慎勿作桃李。”
宋 葉適 《週會卿》詩序:“一干之蘭,芳香出林,豈紛然桃李能限斷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