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的意思
注音 ㄉㄨˋ ㄐㄨㄢ
拼音 dù juān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杜鵑屬的一種鳥,體長約15釐米,體背尾部均黑色,體下面白色、雜有深色橫條紋,腳黃色,常把卵下到別的鶯鳥巢裡。
英cuckoo;
⒉ 一種常綠或落葉灌木,葉子橢圓形,花多為紅色。供觀賞。也叫“杜鵑花”
英Indian azalea;
國語辭典簡編本
杜鵑「ㄉㄨˋ ㄐㄩㄢ」
1.動物名。鳥綱鵑形目。身體呈灰褐色,口大,尾羽長,胸腹有黑色橫紋。初夏時常啼叫不停,鳴聲淒厲。
造句杜鵑的叫聲特殊,在古代的文學著作中經常提及。
2.植物名。杜鵑花科杜鵑花屬,常綠灌木。葉呈橢圓形,春夏開紅、紫或白花。
造句春天一到,陽明山上的杜鵑便綻放著嬌豔的花朵。 △映山紅
杜鵑「ㄉㄨˋ ㄐㄨㄢ」
⒈ 動物名。鳥綱鵑形目。口大尾羽長,嘴黑色,上嘴末端稍曲,身體灰褐色,尾巴有白色橫斑,胸腹部有黑色橫條紋,與鷹相似,初夏時常晝夜不停啼叫,鳴聲淒厲,能動旅客歸思。相傳為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
⒉ 植物名。常綠灌木。春夏開紅、紫或白色的花,葉子呈橢圓形,供人觀賞。
引證解釋
⒈ 鳥名。又名杜宇、子規。相傳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晝夜啼鳴,其聲哀切。參見“杜宇”。
引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六:“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 蜀 帝魂。其聲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鵑行》:“君不見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鵑似老烏。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鳥至今與哺雛。”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放歸》:“遙看官道直如絃,聞鶗鴂,聽杜鵑,家山應在白雲邊。”
郭沫若 《芍藥與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稱讚過我們,因為他並沒有具備著阿諛的辭令,不象你們詩人們動輒就要讚美杜鵑、同情孤雁那樣。”
⒉ 花名。又名映山紅。參見“杜鵑花”。
引唐 李紳 《新樓詩·杜鵑樓》:“杜鵑如火千房拆,丹檻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詁箋五》:“潤州 鶴林寺 杜鵑,今俗名映山紅,又名紅躑躅者,此花在 江 東,彌山亙野,殆與榛莽相仍。”
老舍 《二馬》第四段六:“春天杜鵑開花的時候,要多麼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