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的意思
注音 ㄈㄤ ㄇ一ㄥˊ
拼音 fāng míng
基本釋義
⒈ 上下四方神明之象。木製,方四尺,設六色六玉。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會盟或天子祭祀時所置。
⒉ 傳說中人名。
方明「ㄈㄤ ㄇ一ㄥˊ」
⒈ 四方神明的像。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騂毛白馬,珠盤玉敦,陳辭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引證解釋
⒈ 上下四方神明之象。木製,方四尺,設六色六玉。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會盟或天子祭祀時所置。
引《儀禮·覲禮》:“諸侯覲於天子,為宮方三百步,四門,壇十有二尋,深四尺,加方明於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設六色,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黃。設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東方圭。”
鄭玄 注:“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
賈公彥 疏:“謂合木為上下四方,故名方;此則神明之象,故名明。此 鄭 解得名方明神之義也。”
胡培翬 正義:“方明,以方四尺之木為之,上下四方,共有六面。設六色者,每面各設一色,以象其神。設六玉者,每面各設一玉,以為之飾。”
《漢書·律曆志下》:“商 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書序》曰:‘ 成湯 既沒, 太甲 元年,使 伊尹 作《伊訓》。’《伊訓》篇曰:‘惟 太甲 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 伊尹 祀於先王,誕資有牧方明。’言雖有 成湯、太丁、外丙 之服,以冬至越茀祀先王於方明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歲也。”
⒉ 傳說中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