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幅的意思

注音 ㄈㄤ ㄈㄨˊ

拼音 fāng fú

基本釋義

⒈  指規模方正。

⒉  指人品方正,端方。

⒊  方形箋冊。古代典誥、詔命、表奏等皆用方形箋冊,故亦借指此類重要文書。

⒋  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

⒌  猶法度;規矩。

⒍  指幅員;疆域。

⒎  六朝時方言。公然;正當。

國語辭典修訂本

方幅「ㄈㄤ ㄈㄨˊ」

⒈  規矩法度。

《北史·卷七六·樊子蓋傳》:「今以二孫委公與衛文升耳,宜選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習之。」

⒉  公然。

《宋書·卷八三·吳喜傳》:「不欲方幅露其罪惡,明當嚴詔切之,全自為其所。」

引證解釋

⒈  指規模方正。

《南史·徐勉傳》:“吾 清明門 宅無相容處。所以爾者,亦復有以。前割西邊施 宣武寺,既失西廂,不復方幅。”
南朝 樑 陶弘景 《真誥·稽神樞一》:“齊 初,乃敕 句容 人 王文清,仍此主館,號為 崇玄,開置堂宇廂廊,殊為方幅。”

⒉  指人品方正,端方。

《北史·樊子蓋傳》:“宜選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習之。”
《周禮·天官·宰夫》“書其能者,與其良者” 唐 賈公彥 疏:“人雖無別行,而有方幅正直者也。”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二》:“士之稍方幅者,則懼其戾俗而不舉矣。”

⒊  方形箋冊。古代典誥、詔命、表奏等皆用方形箋冊,故亦借指此類重要文書。

南朝 樑 沉約 《修定樂書疏》:“《檀弓》殘雜,又非方幅典誥之書也。”
《陳書·姚察傳》:“宮內所須方幅手筆,皆付 察 立草。”
清 黃宗羲 《與陳介眉庶事書》:“﹝吾兄﹞欲以章句揚於當時,委棄方幅典誥之書而不視。”

⒋  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

清 唐甄 《潛書·去名》:“漢 人之作,文之末也,而況後之瑣瑣方幅者乎?”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下:“四靈諸公之體,方幅狹隘,令人一覽易盡,亦為不善變矣。”

⒌  猶法度;規矩。

宋 葉適 《丁少詹墓誌銘》:“﹝ 少詹 ﹞縱筆所就,詞雄意確,論事深眇,皆有方幅。”

⒍  指幅員;疆域。

章炳麟 《中夏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書》:“以吾 支那 方幅之廣,生齒之繁,文教之盛,曾不不逮是偏國寡民乎?”

⒎  六朝時方言。公然;正當。

《世說新語·巧藝》“支公 以圍棊為手談” 劉孝標 注引 晉 裴啟 《語林》:“王 以圍棊為手談,故其在哀制中,祥後客來,方幅會戲。”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李氏 在世,得方幅齒遇。”
餘嘉錫 箋疏:“六朝 人謂凡事之出於光明顯著者為方幅。此言‘方幅齒遇’,猶言正當禮遇之也。”
《宋書·吳喜傳》:“且欲防微杜漸,憂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惡,明當嚴詔切之,令自為其所。”
《南史·樑豫章王綜傳》:“方幅出行,垂帷於輿。每雲惡人識其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