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伏的意思
注音 ㄑ一ㄢ ㄈㄨˊ
拼音 qiān fú
基本釋義
⒈ 謂陰陽失調。多指氣候失常。語本《左傳·昭公四年》:“冬無愆陽,夏無伏陰。”
愆伏「ㄑ一ㄢ ㄈㄨˊ」
⒈ 愆,愆陽,指冬天過度炙熱。伏,伏陰,指夏天出現寒氣。愆伏指氣候失常,寒暑失調。
引《書經·舜典》漢·孔安國·傳:「納舜使大錄萬機之政,陰陽和,風雨時,各以其節,不有迷錯愆伏,明舜之德合於天。」
宋·秦觀〈喜雨得城字〉詩:「一氣或錯繆,愆伏相寇兵。」
引證解釋
⒈ 謂陰陽失調。多指氣候失常。
引語本《左傳·昭公四年》:“冬無愆陽,夏無伏陰。”
《孔叢子·論書》:“是故陰陽清和,五星來備,烈風雷雨各以其應,不有迷錯愆伏,明 舜 之行合於天也。”
《宋書·王弘傳》:“荏苒推遷,忽及三載,遂令負乘之釁,彰著幽明,愆伏之災,患纏氓庶。”
宋 歐陽修 《原弊》:“夫陰陽在天地間,騰降而相推,不能無愆伏,如人身之有血氣,不能無疾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