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牢的意思
注音 ㄕㄠˋ ㄌㄠˊ
拼音 shào láo
基本釋義
⒈ 古代祭祀用羊和豬做祭品稱少牢。
例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英offer sacrifice to gods with hogs and sheep;
少牢「ㄕㄠˋ ㄌㄠˊ」
⒈ 祭祀時只用羊、豕二牲,此二牲即稱為「少牢」。
引《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夙興夜處』,言於祔廟之祝;『多福無疆』,佈於少牢之饋。」
引證解釋
⒈ 舊時祭禮的犧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參見“太牢”。
引《左傳·襄公二十二年》:“祭以特羊,殷以少牢。”
杜預 注:“四時祀以一羊,三年盛祭以羊、豕。殷,盛也。”
《禮記·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晉 陶潛 《祭程氏妹文》:“淵明 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竹青》:“後領薦歸,復謁 吳王廟,薦以少牢。”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太牢少牢》:“《國語》‘鄉舉少牢’注:‘少牢,羊、豕也。’則羊與豕俱稱少牢矣。其不兼用二牲而專用一羊或一豕者,則曰特羊、特豕。可知太牢不專言牛、少牢不專言羊也。”
一說謂以羊為少牢乃舉羊以賅豕。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
孔廣森 補註:“少牢,舉羊以賅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