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ㄍㄤ ㄨˇ ㄔㄤˊ
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封建禮教的道德準則。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英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fidelity) as specified i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相似詞
相反詞
三綱五常「ㄙㄢ ㄍㄤ ㄨˇ ㄔㄤˊ」
⒈ 三綱,指君臣、父子、夫婦之道。五常,指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皆為舊時的倫理標準。後泛指一切的人倫大道。
引《五代史平話·樑史·捲上》:「小生慣讀經史,教導鄉里徒弟,無過是教他學習個孝、弟、忠、信的道理,識得個三綱五常。」
引證解釋
⒈ 泛指我國封建社會所提倡的主要道德規範。參見“三綱”、“五常”。
引《論語·為政》“周 因於 夏 禮” 何晏 集解引 漢 馬融 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四折:“你每這院裡人,只知道迎新送舊,留人接客,是你每衣飯,那三綱五常的大道理,如何得知?”
樑斌 《播火記》三八:“三綱五常是維繫社會的傳統觀念;仁、義、禮、智、信是人生哲學的根本。”
▸ 三牲五鼎
▸ 三百五篇
▸ 三表五餌
▸ 三反五反運動
▸ 三環五扣
▸ 三山五嶽
▸ 連三接五
▸ 連三跨五
▸ 隔三差五
▸ 猜三划五
▸ 猜三喝五
▸ 三釀五齊
▸ 三皇五帝
▸ 三下五除二
▸ 三尸五鬼
▸ 三差五錯
▸ 三回五解
▸ 三墳五典
▸ 三朝五日
▸ 三葷五厭
▸ 三江五湖
▸ 三令五申
▸ 三番五次
▸ 三智五猜
▸ 三俠五義
▸ 三上五落
▸ 三綱
▸ 三老五更
▸ 三年五載
▸ 三方五氏
▸ 三陽五會
▸ 三陽五輸
▸ 三貞五烈
▸ 三荒五月
▸ 三湯五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