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的意思

注音 一 ㄏㄜˋ

拼音 yī hè

基本釋義

⒈  古指一個小笙。和協;和諧一致。一會;一番。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一和「一 ㄏㄜˋ」

⒈  一回、一番。

元·無名氏《神奴兒·第三折》:「官人清似水,外郎白似面,水面打一和,糊塗做一片。」
元·睢玄明〈耍孩兒·樂官行徑咱參破套〉:「做院本把我拾掇盡,赴村戲將咱來擂一和。」

⒉  一會。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九齣》:「自家當朝一日,和那婦人叫了一和,兩下都有言語。」
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一折》:「那賤人俏聲兒訴一和,俺這廝側身兒摟抱著。」

引證解釋

⒈  古指一個小笙。

《儀禮·鄉射禮》:“三笙一和而成聲。”
鄭玄 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也。”
按:《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⒉  和協;和諧一致。

《淮南子·本經訓》:“安則止,激則行,通體於天地,同精於陰陽,一和於四時。”
高誘 注:“一,同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遁》:“離同則肝膽為 胡 越,合異則萬殊而一和。”
《隋書·音樂志下》:“四海之內,一和之壤。”

⒊  一會;一番。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十九出:“説與我每一和,又説與我公一和。”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一個是一方長老,一個是一代名儒,俗談沒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
元 石德玉 《黃粱夢》第四折:“睡朦朧無多一和,半霎兒改變了山河。”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沉吟一和,怎離卻雙親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