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食的意思

注音 ㄙㄨˋ ㄕˊ

拼音 sù shí

基本釋義

⒈  中醫指積食之症。

⒉  指未能消化的食物。

⒊  留存過夜的食物。

⒋  夜餐。

引證解釋

⒈  中醫指積食之症。

《醫宗金鑑·張仲景<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
注:“宿食病,即今之傷食病也,謂食隔宿不化也。”

⒉  指未能消化的食物。

《周書·藝術傳·姚僧垣》:“僧垣 曰:‘脈洪而實,此有宿食,非用大黃,必無差理。’”
《再生緣》第二七回:“這劑藥,把肚子裡的宿食全部都消下去,熱也就退了。”

⒊  留存過夜的食物。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真個是:香積廚中無宿食,浄明缽裡少餘糧。”

⒋  夜餐。

漢 焦贛 《易林·觀之豫》:“鰥寡獨宿,憂動胸臆,莫與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