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高低造句

1、但是,人的理性認識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就是清官聽訟斷獄,實際上也是能審則審,審不明白就裝神弄鬼和求助於刑訊逼供。

2、“叔向斷獄”是古史記載中的一則典型案例。

3、包公聽訟斷獄故事,突出的也是“罪與罰”的價值取向。

4、他斷獄多年從來沒有出現過差錯.

5、在法的實施方面,以儒家典籍為斷獄的依據。

6、堯帝時,皋陶為大理,聽訟斷獄遇到難題,便放出獬豸,獨角羊頂觸的,一準是應該定罪之人。

7、這使他的筆墨如同老吏斷獄,在刻畫歷史大勢的同時,並不放過潮流之下的迴旋、潛流與逆流。

8、他下結論,口氣短促、有力,如老吏斷獄,不容一絲質疑。

9、斷獄者急於榜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繁於詐欺放濫之文,違本離實,垂楚為奸,或因公行私,以逞威福。

10、古來祈夢斷獄之事,餘謂皆事後之附會也。

11、他老爹見了他的判決書,文辭如老吏斷獄,大驚。

12、致中於此類誣詞,若老吏斷獄,條舉例證,以破陳說,為評價沈約得一新說。

13、在大草之外,開闢章草一門,且一出手又是老吏斷獄,心手相應,為之驚歎不已,百感叢生。

14、餘先生寫作此書,可謂水到渠成,恰似老吏斷獄,將此書視為他畢生治史的一部總結性的著作,也不為過。

15、下一判斷,客觀冷靜,不雜成見,不帶感情。

16、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詆欺放濫之文,逞縱威福。

17、至孝文皇帝,閔中國未安,偃武行文,則斷獄數百,民賦四十,丁男三年而一事。

18、用比喻來說老師的考證文風,既像古代“老吏斷獄”的爰書,又像現代科學發明的報告。

19、他自己通過細密的考證,舉出堙沒已久的實物,揭示真相。

20、聽他們談書如聞老吏斷獄,片言解紛。

21、通過這一研究,可以提供一個與文學敘事和民間傳說中的包公形象與斷獄智慧進行比較研究的前提。

22、沉重的苦難發酵成厚實的人生感悟,文字漸漸褪去戰火烽煙的氣息而變得寧靜沉實,卻又厚重無比,辛辣,準確,不拖泥帶水,直追死穴。

22、造句網儘量原創和收集高質量句子,使您在造句的同時,還能學到有用的知識.

23、另訂十二律,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鬥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

24、此賊被識破,驚服!一件小案子,從中看出包拯斷案的機智果斷,也許他“善斷獄訟”之名就是從這時流傳開來。

25、而他指出在翻譯西文術語時,日本人習用雙字和雙字以上的片語,因此比中國人的習用單字更能精確地傳達原意,也真如老吏斷獄,一語中的。

26、基本格局確定後,聯絡人性固有和共有的弱點,運用老吏斷獄的冷酷心智,並非不能鑑別相對的可信度。

27、至四年,鬥米四五錢,外戶不閉者數月,馬牛被野,人行數十里不糧,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萬人,是歲天下斷獄,死罪者二十九人,號稱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