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溼疣

[拼音]:chuanranbing

[英文]:infectious diseases

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為寄生蟲。寄生蟲侵入人體引起的疾病又稱寄生蟲病。有些傳染病,傳染性極強,若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很高,稱為烈性傳染病,如天花、鼠疫、霍亂。有些傳染病,防疫部門必須及時掌握其發病情況,採取對策,發現後,應按規定及時向當地防疫部門報告,稱之為法定傳染病。各個國家及各個地區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規定某些傳染病為法定傳染病,故法定傳染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內可有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法定傳染病(由第7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6次會議通過,1989年9月1日起施行)分3類:甲類是鼠疫、霍亂;乙類是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丙類包括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新生兒破傷風、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以及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並規定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艾滋病及肺炭疽病人、病原攜帶者或疑似病人應立即報告。城鎮最遲不得超過4小時,農村不得超過12小時。乙類傳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城鎮應於12小時內、農村應於24小時內報告。丙類傳染病應根據當地衛生防疫部門規定進行報告。

傳染病是常見病和多發病,嚴重危害人民的健康。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全世界已經消滅了天花,但仍有不少傳染病在嚴重流行,而且有些新的傳染病正在被發現,如軍團病、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等。此外,由於人類壽命的逐漸延長,老年病人逐漸增多,抑制免疫藥物的應用,使人體免疫功能降低,極易引起各種感染,因此人類與傳染病的鬥爭是長期而艱鉅的。

發病情況

傳染病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發病情況基本上分為兩種型別:

(1)在發達國家中,傳染性比較強、引起流行的一些傳染病的發病率已明顯下降,或基本得到控制,而傳染性不太強的一些感染性疾病,包括一些條件致病菌感染、抗生素應用後的二重感染以及醫院內感染等,對人威脅很大,甚至有日益增多的趨勢。性傳播的疾病,包括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十分普遍。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的出現和流行說明在發達國家中傳染病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2)在發展中國家,許多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仍在嚴重的流行。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除了天花早在60年代已被消滅外,人間鼠疫也基本得到控制。其他傳染病如脊髓灰質炎、白喉、傷寒、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絲蟲病等的發病率也大大減少。但有些傳染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感染性腹瀉等仍嚴重流行。此外,感染性疾病,包括條件致病菌感染、二重感染及醫院內感染也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

特點

傳染病的最大特點是有病原體。由此也產生了其他特點,如有傳染性、流行性和免疫性等。有些病原體在傳播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生物性媒介,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靠蚊傳播,日本血吸蟲靠釘螺傳播等。而有些生物媒介有一定的孳生季節(如蚊多在夏秋繁殖)和地區(如釘螺主要見於長江流域),因此有些傳染病表現為季節性或地方性發病。由於傳染病的發生發展與人體和病原體間的相互鬥爭有關,因此常有一定的規律性。許多傳染病有一定的潛伏期(病原體進入人體後至開始發病所需的日期),有的表現為一定的熱型(如間日瘧常隔日發熱一次)和皮疹(如麻疹、猩紅熱等的典型皮疹)等。掌握了這些特點,對傳染病的診斷很有幫助。

分類

目前還沒有統一標準,常用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兩種:

(1)按傳播途徑分類,分為消化道傳染病(傷寒、病毒性肝炎、細菌性痢疾等)、呼吸道傳染病(麻疹、猩紅熱、白喉等)、蟲媒傳染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等)、動物源性傳染病(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等)。這種分類方法的優點是:同一類傳染病的預防方法基本相似,如消化道傳染病的預防主要是搞好糞便和水源的管理、飲食衛生、個人衛生等,這樣有利於預防工作的開展。缺點是:有些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不止一種,如脊髓灰質炎既可通過消化道傳播,又可通過呼吸道傳播,這就給分類帶來很大困難。此外,蠕蟲病也不適合於上述分類,只能單列一類。

(2)按病原體分類,分為病毒性疾病(病毒性肝炎、麻疹等)、衣原體疾病(鸚鵡熱等)、立克次氏體病(斑疹傷寒、恙蟲病等)、菌質體(支原體)疾病(菌質體肺炎等)、細菌性疾病(猩紅熱、白喉、傷寒等)、真菌性疾病(隱球菌病等)、螺旋體病(梅毒、迴歸熱等)、原蟲病(阿米巴病、瘧疾等)、蠕蟲病(血吸蟲病等)。這種分類方法的科學性比較強,對指導治療也有一定意義,但不能指導預防。因此有人主張將兩種分類方法結合起來。

診斷

主要根據流行學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三個方面的資料。在實驗室檢查方面,病原體(包括抗原)和特異性IgM抗體的檢測有早期診斷的價值,這是因為病原體和特異性 IgM抗體均在疾病早期出現。一般抗體在病程中出現 4倍以上的升高也有診斷意義。實驗室技術發展很快,很多先進技術包括酶標技術、放射免疫技術、免疫熒光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如分子雜交技術、核酸分析技術)及單克隆抗體技術等都開始應用於臨床,這均有助於傳染病的早期、正確診斷。其他檢查方法,如超聲波、肝臟活體組織檢查、乙狀結腸鏡檢查等有輔助診斷的價值。

治療

傳染病的治療原則是不僅應治癒病人,而且要徹底消滅病原體攜帶狀態。有些人外表健康又無症狀,但卻攜帶及排出病原體,稱為“病原體攜帶者”(帶菌、帶寄生蟲、帶病毒),若不予徹底治療,可以將病原體傳染別人。由於抗生素和化學療法的迅速發展,各種細菌性感染多能控制,一些寄生蟲病的化學治療效果也很好。但病毒性疾病的治療仍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除少數幾種(如流感、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外,多數病毒性疾病還缺乏特效治療。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耐藥菌株、二重感染的問題也值得重視。此外,濫用抗生素的現象也廣泛存在,因此傳染病的治療問題還需要繼續研究。

預防

必須使經常性的預防措施與疫情出現後的防疫措施密切結合。把搞好受國衛生運動放在經常性預防措施的首位。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必須具備3個環節,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易感性(被傳染者對這種病原體無免疫力),若能消除3個環節中的一個即可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因此,應力爭找出每種傳染病流行環節中的薄弱環節加以切斷,以控制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如天花的預防主要是通過全民接種牛痘,降低人群對天花的易感性。但多數傳染病的消滅並不太容易。因為流行的3個環節均很難完全切斷。以細菌性痢疾為例,傳染源除了病人之外,還有帶菌者,而帶菌者又不易被發現,因此很難用控制傳染源的辦法控制細菌性痢疾。它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水、食物、蒼蠅和手,因此只有徹底搞好環境衛生、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才有可能控制它,但這也較難做到。此外,細菌性痢疾還缺乏非常有效的菌苗,不能用接種菌苗來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就應當採取針對3個環節的綜合性預防措施。因此,對多數傳染病的預防,均應採取以切斷主要環節為主的綜合措施。在控制傳染源方面,應早期、準確地診斷、治療和隔離病人;搜尋、治療和管理各種病原攜帶者;發現、治療和捕殺各類感染動物。在早期診斷方面,掌握各種傳染病的潛伏期很重要,例如麻疹的潛伏期常為10日左右(6~21日),因此若易感者接觸麻疹患兒後10日左右突然發熱,就應考慮是患了麻疹。瞭解了潛伏期還可以決定檢疫和留驗的日期,傳染病的檢疫和留驗日期是該病的最長潛伏期,如麻疹的檢疫留驗日期是21天(最長潛伏期)。在切斷傳播途徑方面,對各類傳染病有不同的阻斷措施。對消化道傳染病,著重管理好飲食和糞便、保護水源、滅蠅、消毒餐具、加強個人衛生等;對呼吸道傳染病,應著重戴口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對蟲媒傳染病,應採取藥物或其他措施殺蟲、驅蟲、防蟲;在提高人群免疫方面,最主要的是按期進行預防接種。此外在疾病流行期可以應用藥物預防。

參考書目

王季午主編:《傳染病學》,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1985。

參考文章

刑法第330條[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定義、量刑]如何解釋?刑法羊多發、常見的傳染病有哪些?羊預防鵝病幾種傳染病的措施鵝怎樣預防鵝傳染病鵝牛傳染病防治技術:牛病毒性腹瀉牛牛傳染病防治技術:牛副結核牛牛傳染病副結核病牛牛傳染病炭疽症狀牛牛傳染病沙門氏菌病流行病學牛牛傳染病沙門氏菌病發病機理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