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斯特氏菌病

[拼音]:yi

[英文]:eye opacity

黑睛或黃睛失去其本有的透明,發生混濁,或黑睛表面混濁潰破,日久癒合,結成疤痕,統稱為翳。中醫眼科書籍中論述的翳,多指黑睛病變而言,即外障範疇。按翳的性狀,可分為新翳與宿翳。新翳發生於黑睛,多伴有畏光流淚、沙澀難睜,或有視力減退,黑睛與白睛交界處呈現暗紅血絲布繞(稱為抱輪紅赤),屬於風輪外障的急性眼病。如果病變發生在瞳神內黃睛(又稱晶珠或睛珠),除在瞳孔區可見其氣色改變,及患者自覺視力下降、日趨增劇,餘無苦楚,或無其他見證,屬內障範疇。新翳有虛證和實證之分,臨床實證較為多見,常因外感風熱或肝膽蘊熱升擾於目所致,也有外傷黑睛或黃睛為患,乃屬血氣失和,邪毒內襲所致。

以“翳”為病名,首見於宋代《太平聖惠方》。明代《審視瑤函》提出用外治法治療翳。近年來,隨著中醫與西醫的交流,對翳的外治手術、烙法、針撥內障法作了改進,並應用於臨床,治翳之法更為合理。

新翳

病變多位於黑睛部位,邪毒內陷,可變惡候,終成失明。黑睛新翳初起,星點未潰,抱輪紅,畏光流淚,沙澀難睜,脈浮數,苔薄黃,證屬風熱外襲。治宜散風清熱,方用羌獨勝風湯或銀翹散加減,其邪可以從表而解。邪盛正實,內熱素盛,外邪易入裡化熱,星點擴散,甚者蔓遍黑睛,翳色黃白,且有潰陷,白睛混赤,甚至可見黃液上衝(黑睛與黃仁之間的下方,有黃白色的液平面),瞳神緊小,此時畏光疼痛增劇,淚出如湯灼熱,口渴喜飲,便祕,小便短赤刺痛,脈弦數,苔黃舌質紅,證屬熱毒內盛,蒸逼神水,灼爍黃仁。治宜清熱瀉火解毒,方用通脾瀉胃湯加減。外用:立勝煎滴眼,並用擴瞳眼藥水滴眼。若新翳潰蝕,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中藥輕病重,治療失當,新翳潰陷加深,黑睛潰陷欲破,可見黑翳如珠,白睛混赤,患眼疼痛難忍,徹夜不眠,畏光流淚,淚液灼熱如湯漿,口渴欲飲,溲赤便祕,脈數,苔黃等,此時也必有瞳神緊小的見症,證屬肝膽鬱熱,引動胃火,上攻於目。治宜瀉火解毒,方用當歸龍薈丸加減。新翳治療得當,輕者可以消散,重者可遺留宿翳。

宿翳

病在黑睛,因翳的厚薄、形態、氣色不同,其名稱繁多。有冰瑕翳,翳薄明亮光滑,如冰如瑕,故名;翳厚如雲若霧,稱為雲翳;翳色白如玉,稱為玉翳。宿翳在黑睛上留下的瘢痕,表面光滑,翳色邊界清楚,無畏光流淚等症狀。若翳色薄如冰瑕,對視覺可無影響,也不易被他人發現;倘若翳厚如雲,掩蓋瞳孔,視力可有減退,如玉翳在瞳孔區,則視力有明顯減退,甚至僅見三光(日、星、月),不睹人物。宿翳一般病情穩定,不易復發,但偶爾也可時發時愈,如遇感冒即可引起復發,以致宿翳漸漸增厚,年深日久,難以盡退。宿翳形成不久,需耐心調治,則翳退目明有望。常用退翳明目法,方宗消翳湯或撥雲退翳散加減。若宿翳已定,兼有肝腎虧損,視物模糊,腰痠,頭暈耳鳴,苔薄舌質淡,脈細軟,治宜補虛瀉實,用開明丸加減;若病程較長,上藥已服過一段時間,則以撥雲退翳散製成丸藥服之,外用七寶散或琥珀散點眼。

參考文章

雲翳中醫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中醫眼科常用的退翳明目藥有哪些?眼科花翳白陷中醫翳風穴治面癱如何定位、操作,穴位解剖層次如何?神經與精神科凝脂翳中醫白翳包睛中醫角膜沙眼性血管翳的臨床特徵有哪些?眼科圓翳內障(如銀內障)中醫翳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