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風
[拼音]:nongpibing
[英文]:pyoderma
由化膿性球菌引起的面板及其附屬器的化膿性炎症。本病約佔面板病的5%,是常見的多發病之一,主要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A族乙型鏈球菌,亦可為二者的混合感染。
發病因素
細菌能在面板上生長繁殖並致病,取決於下述因素:
(1)細菌的毒力和數量。毒力強的菌株易致病;毒力弱的細菌在通常情況下不致病,只有當機體抵抗力異常下降時才能致病。
(2)面板的抵抗力。面板有乾燥的角質層為其機械防線,面板上的細菌不易生存,並可因不斷脫皮而被除掉,面板角質層有破損時細菌才能侵入面板,故搔抓和外傷常成為化膿性球菌入侵的有利條件。面板的幹、溼與酸度也與抵抗力有關。面板乾燥不利於綠膿肝菌和大腸桿菌的生存,酸性的環境不利於化膿性球菌的生存。
(3)機體的免疫力。有時雖有毒力強的細菌存在,但不一定發生感染。某些全身性疾病可使機體對細菌的抵抗力下降,如患糖尿病時葡萄球菌感染的發生率高並且病情嚴重;營養不良、肥胖、酒精中毒、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等皆可增加感染的發生率。潛在的全身性疾病如低γ球蛋白血癥、白血病、慢性肉芽腫病等皆可伴有複發性化膿性感染。先存的面板病如疥瘡、水痘、接觸性皮炎、丘疹性蕁麻疹、異位性皮炎等皆易繼發膿皮病。
(4)年齡因素。嬰兒和老人較易帶有葡萄球菌。嬰兒期較易患鏈球菌性臍炎和丹毒,幼兒期丹毒少見,老年時則又易患丹毒。
(5)其他。個人的衛生條件、外部環境及職業因素等對膿皮病的發生也有影響。
分類
根據本病發生機制,分三類。
原發性感染
細菌直接侵入外觀正常的面板而引起。臨床表現各異,致病菌在初起時皆為單一細菌,多為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侵犯表皮上部者多形成膿皰病,侵犯毛囊者引起毛囊炎,累及毛囊周圍者引起癤腫等(見表)。
繼發性感染
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發生,結果原有面板疾病與繼發性感染所引發的病變並存。可為急性或慢性。無特殊的臨床表現與過程,難於確認細菌所起的作用。致病菌多為凝固酶陽性的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但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和大腸桿菌等革蘭氏陰性菌有時也可致成外耳及某些慢性潰瘍的繼發感染。
全身性感染
如敗血症的面板表現。
毛囊性損害有人統稱為毛囊性化膿感染。化膿性球菌主要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毛囊及其周圍組織的化膿性炎症。淺在性的僅侵及毛囊淺部,為毛囊炎。深在的侵及毛囊深部,如須瘡。感染侵及毛囊及其周圍組織,引起較大範圍化膿性炎症則形成癤,多個癤腫融合則形成癰。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膿液塗片鏡檢和細菌培養,一般可作出正確診斷。常見的膿皮病,例如膿皰病、癤、毛囊炎、丹毒等,從形態學上即可正確診斷。不典型的皮損和少見的病種,例如痤瘡棒狀桿菌頭皮感染,則需藉助於實驗室檢查,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膿液塗片的鏡檢。可抽取完整的水皰、大皰或膿皰的內容物,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對一般病例而言,膿皰的鏡檢比細菌培養實用,因培養需時較長。藥物敏感試驗只對少數難治的病例實用。
治療
首先要使病變區域性清潔,可溼敷、去痂或用含抗菌作用的消毒劑(如高錳酸鉀、利凡諾爾液)清洗。儘可能使面板表面保持乾燥。夏季多汗,應勤清洗、撲痱子粉等。無全身症狀時,可僅用區域性療法。糜爛面用利凡諾爾糊膏、洗必泰霜等。毛囊炎、癤等可用各種抗生素霜或軟膏外塗,但不要用磺胺製劑,以免致敏。治療時間應充分,在臨床見效後應繼續用藥數日以求徹底而免復發。在有全身症狀及病損廣泛時,可內用抗生素,青黴素與紅黴素均有顯著療效。療效不佳時,可通過藥敏試驗選擇有效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