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肌疾病
[拼音]:wenliyao
[英文]:drugsfordispellinginternalCold
以溫暖臟腑經絡、消除裡寒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
功用
此類藥物多為辛溫大熱之品,辛散溫通、大熱除寒,故有溫裡散寒、補火助陽、回陽救逆、溫經止痛等功效。部分溫裡藥還有和中止嘔、開胃進食等作用。
分類和適應證
根據功效的不同,溫裡藥可分為溫中散寒藥、溫腎回陽藥、暖肝散寒藥和溫肺化飲藥4類。
(1)溫中散寒藥。主要用於寒邪內侵、陽氣被困,或脾陽不足、寒自內生,所致脘腹冷痛、嘔吐瀉痢等髒寒證。常用藥有乾薑、高良薑、紅豆蔻、花椒、胡椒、丁香、蓽茇、蓽澄茄、山柰等。
(2)溫腎回陽藥。主要用於陰寒內盛、元陽衰微、下痢清谷、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的亡陽厥脫證;或腎陽不足、陽痿宮冷、陰寒水腫、五更洩瀉等證。常用藥有附子、川烏頭、草烏頭、肉桂、九香蟲等。
(3)暖肝散寒藥。主要用於寒犯肝經、厥陰頭痛、寒疝腹痛等證。常用藥有吳茱萸、小茴香等。
(4)溫肺化飲藥。主要用於寒痰停飲犯肺、喘咳痰稀等證。常用藥有乾薑、細辛等。
配伍
使用溫裡藥時應根據證情的不同,合理配伍用藥。裡寒兼有表證者,當配辛溫解表藥;寒凝氣滯血瘀者,當配行氣活血藥;亡陽厥脫冷汗不止者,當配固表收澀止汗藥;亡陽氣脫者,當配大補元氣固脫藥;寒痰咳喘者,當配溫化寒痰藥;寒溼內蘊者,當配苦溫燥溼藥。
用藥注意事項
此類藥物作用強烈、辛熱性燥,容易傷陰助火,素體火旺或天氣炎熱時用量宜小。凡陰虛火炎、津傷、失血及真熱假寒者當禁用。
現代研究
溫裡藥有增加胃液分泌、增強消化機能、排除消化道積氣、減輕噁心嘔吐等作用;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部分藥有強心、升高血壓、鎮靜、鎮痛等作用。溫裡祛寒藥對於西醫診為消化不良、胃腸痙攣疼痛、腸脹氣、蛔蟲腹痛、蛔蟲性腸梗阻、慢性氣管炎、慢性腸炎、痢疾、疝氣腹痛、慢性腎炎水腫、性功能障礙等病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部分藥還可用於心衰、休克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