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皮質疾病

[拼音]:feiyong

[英文]:suppurative Lung disease

肺內發生癰瘍而咳吐膿血的病證。臨床以咳嗽、胸痛、發熱、咯吐腥臭濁痰,甚則膿血相兼為主要特徵。多由邪熱犯肺,蘊結不解所致。屬內癰(發生於肺腑或胸、腹腔內的癰腫)之一。

漢代《金匱要略》記載了肺癰的病因、病機、臨床特徵和治療方劑。唐代醫書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許多新的治療方劑,如《千金要方》的葦莖湯和《外臺祕要》的桔梗湯,延用至今。宋以後一些外科書籍也論及肺癰,如《外科精義》及《外科正宗》對此病均有詳細的記載,《壽世保元》提出令患者口嚼生黃豆,如不覺豆之氣味,即為肺癰的診斷方法。清代《醫門法律》主張治肺癰應“清肺熱,救肺氣”。

西醫的肺膿腫、肺壞疽、支氣管擴張繼發感染等疾病,均可參照肺癰進行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肺癰主要由邪熱犯肺,蘊結不解所致,也有因風寒襲肺,鬱而化熱,痰熱蘊肺,或嗜酒太過,恣食肥甘,以致溼熱內盛,成為化膿成癰的內在因素。因邪熱鬱肺,蒸液成痰,血滯為瘀,痰熱與瘀血互結,釀而成癰,血敗肉腐化膿,潰後方見陰傷氣耗之象,所以成癰化膿的病理基礎主要是熱壅血瘀。

辨治

肺癰總屬實熱證候,為熱毒瘀結在肺,成癰釀膿,故發病急,病程短,邪盛證實。臨床按病程的先後可分為4個階段,即初期、成癰期、潰膿期、恢復期。除恢復期外,其治療以祛邪為主要原則。膿未成應著重清肺消癰,膿已成需排膿解毒,具體處理可根據各個病期,分別施治。

(1)初期。風熱之邪襲表犯肺,以致衛表失和,肺失清肅。證見惡寒發熱,咳嗽,咯白色黏痰,痰量由少漸多,胸痛,呼吸不利,舌苔薄黃,脈浮滑數。治宜清肺解表,用銀翹散加減。

(2)成癰期。邪熱壅肺,蒸液成痰,氣分熱毒浸淫氣血,熱傷血脈,血為之凝滯,熱壅血瘀,釀而成癰。證見身熱轉甚,時時振寒,繼則壯熱,汗出煩躁,咳嗽氣急,胸滿作痛,轉側不利,咯吐濁痰,呈黃綠色,有腥味,口乾咽燥,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肺解毒、化瘀消癰,用《千金》葦莖湯合如金解毒散加減。

(3)潰膿期。痰熱與瘀血壅阻肺絡,血敗肉腐,化為癰膿。證見咯吐大量膿血痰,或如米粥,腥臭異常,胸中煩滿而痛,甚則喘不能臥,身熱面赤,煩渴喜飲,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數實。治宜排膿解毒,用加味桔梗湯為主方。現代臨床應用大劑量魚腥草、金蕎麥,有顯著的祛痰排膿抗炎作用,可單用,也可加入複方中使用。

(4)恢復期。膿瘍內潰外洩後,邪毒漸盡,病情趨向好轉,但正虛邪戀,陰傷氣耗。證見身熱漸退,或有低熱,咳減,痰轉清稀,臭味也減,胸脅隱痛,氣短,自汗,盜汗,心煩,口乾,咽燥,面色不華,精神萎靡,舌質紅或淡紅,苔薄,脈細或細數無力。治宜養陰補肺,用沙蔘清肺湯為主方。

治療肺癰不宜過早應用補益收斂之品,以免邪壅不去,反致喘咳胸痛諸證益甚。肺癰潰膿期是病情順逆的轉折點,順證見潰後語聲清朗,膿血稀而見少,臭味轉淡,飲食知味,胸脅少痛,不發熱,坐臥如常,脈象緩滑;逆證則見潰後音嗄無力,膿血如敗滷,腥臭異常,氣喘,鼻煽,胸痛,坐臥不安,飲食少進,身熱不退,顴紅,指甲青紫帶彎,脈短澀或弦急。在護理方面,潰膿期可根據肺部膿瘍的病位,予以體位引流。患者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鹹,多食蔬菜水果,禁食辛辣發物,如辣椒、蔥、姜、蝦、蟹等,並戒除菸酒。若發熱者,可予半流質飲食,每天可用薏米煨粥食之,並取鮮蘆根煎湯代茶。

參考文章

肺癰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