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締組織病

藥材名稱:洋蓍草

名稱出處:《中國藥用植物圖鑑》

概況

異名:蜈蚣蒿、一苗蒿(《陝西中草藥》),鋸草(《中國藥用植物圖鑑》),歐蓍(《湖南藥物志》),敏於普爾馬克(維吾爾名)。

基源:為菊科蓍屬植物蓍的全草。

原植物:蓍Achillea millefolium L.,又名千葉蓍(《東北植物檢索表》)。

形態:多年生草本,具細而匍匐的根莖。莖直立,高40~100cm,有細條紋,通常被白色長柔毛,中部以上葉腋常有短縮的不育枝。葉無柄;葉片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近線形,長5~7cm,寬1~1.5cm,二~三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披針形至線形,長0.5~1.5mm,表面密生凹入的腺體,多少被毛,背面被較密的貼伏長柔毛。頭狀花序多數,密整合直徑2~6cm的復傘房狀花序;總苞長圓形或近卵形,長約4mm,疏生柔毛;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5~3mm,邊緣膜質,淡黃色;託片長圓狀橢圓形,背面散生黃色腺點;緣花約5朵,雌性,舌狀,舌片近圓形,白色、粉紅色或淡紫紅色,長1.5~3mm,頂端2~3齒;盤花兩性,管狀,黃色,長2.2~3mm,5齒裂,外面具腺點。瘦果長圓形,長約2mm,淡綠色,有狹的淡白色邊肋;無冠狀冠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500頁.圖6414)

生境與分佈:生於溼草地、荒地及鐵路沿線。分佈於中國東北、新疆、內蒙古等地,全國各地見有栽培。蒙古、原蘇聯、伊朗及歐洲、北非廣泛分佈,北美廣泛歸化。

生藥

採集:6~8月採割帶有花序的全草,陰乾。

化學性質

葉和花序含揮發油,成分有α-和β-蒎烯、檸檬烯、l-龍腦、乙酸龍腦酯、樟腦、按油精、水楊酸、醛類、纈草酸、丁香酚、諾品烯、崖柏酮、石竹烯薁、洋甘菊薁;還含黃酮甙,有芹菜素-7-葡萄糖甙及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莢薁醇(Viburnitol)、蓍素(Achillin)。全草還含3種生物鹼:蓍草鹼(Achilleine)、蓍亭鹼(Achilletine)和矛卡亭(Moscatine)。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