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味草

藥材名稱:苤菜跌打

名稱出處:《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概況

異名:山苤菜、連珠炮、下奶藥、雞腳參(雲南)。

基源:為百合科萱草屬植物折葉萱草的乾燥根。

原植物:折葉萱草Hemerocallis plicata Stapf。

形態:多年生草本,具短的根莖和肉質肥大的紡錘狀塊根。葉基生,狹條形,長20~40cm,寬5~8mm,常對褶。花葶高25~50cm,蠍殼狀聚傘花序,具花數朵;苞片小,卵狀三角形,花桔黃色,具長1~1.5cm的花梗,有時花梗可達4cm;花被長5~7cm,下部1~2cm合生成花被筒;裂片6,具平行脈,外輪矩圓狀倒披針形,寬約10mm,內輪的長矩圓形.寬約14mm;雄蕊伸出,上彎,比花被裂片短;花柱伸出,上彎,近與花被裂片等長。花期5~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5冊.437頁.圖770)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200~3000m的石灰山、草地及溼處。分佈於四川西部(木裡、德昌、昭覺、瀘定、松潘)、雲南中部和西部(洱源、大理、楚雄、保山、維西、蒙自)。

生藥

採集:秋季採挖根,除去殘莖,洗淨切片晒乾。

藥性

性味:甘,平。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平,甘。有小毒。” ②《雲南中草藥選》:“甘、微辛,平。”

功效:養血平肝,利尿消腫。

主治:頭暈,耳鳴,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腸下血,水腫,淋病,咽痛.乳癰。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補虛下奶,平肝利尿,消腫止血。” ②《雲南中草藥選》:“治頭昏,心悸,小便不利,水腫,尿路感染,乳汁分泌不足,關節腫痛。” 《雲南中草藥》:“養血補虛,清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燉肉。外用: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