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精選16篇)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精選16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1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床,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為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憶起她,追念她,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裡是這麼複雜。

  走過求學的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朋友。沿著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為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著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著作者一起起起落落……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時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充分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原充滿著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這裡無疑不是一座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氣,無一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 日記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時候了,家裡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老師的家的書房。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後的園裡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裡自由、快活。

  透過將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比較,讓我感覺到小時候的童年是那麼美好、愉快,現在,我是在接受教育的時候了,自然會有些不高興,但是,應該用美的眼睛去觀察生活,才會發現美。

  魯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來幾乎沒有時間玩耍,束縛了學生愛玩的天性;而我們現在上的學校,每節課下課都會有時間玩,又玩了,又學了,也還算得上自由。跟三味書屋比起來,我們像在天堂。

  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裡,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我覺得,讓兒童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應該讓他們玩好。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2

  今天,我讀了魯迅先生的一部佳作,《朝花夕拾》。這本書大家應該也不陌生。

  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寫了魯迅小時候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無憂無慮的生活,在百草園裡聽著蟬的歌唱聲,抓著蟋蟀,三味書屋是魯迅學習的地方,他在那裡讀書,練字。他的老師對他十分嚴厲,正所謂嚴師出高徒。

  讀完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我讀懂了魯迅學習為什麼那麼好,不是一味地學習,而是要多實踐,他在百草園裡學習了很多天然的東西,不會想我們現在那樣在家裡宅著。大自然他本身就是一本書,只要讀懂了他就好比走向了成功的大門。在三味書屋裡和他的同學們一起做遊戲這些都是隻有實踐才能學好的道理。

  讀書能使人懂得許多知識,讓我們一起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的翱翔吧。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3

  我非常喜歡看書,因為書不僅讓我獲得知識,提高寫作水平,還能讓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尤其是《魯迅散文集》,讀起來深奧,但文章無論是景還是物,在魯迅筆下寫得活靈活現。《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讓我記憶猶新。

  百草園是魯迅家後面的一個很大很大的園子,院子裡樹木茂盛,百花齊放。蟬在樹枝上長吟,黃蜂飛進花蕊中,麻雀直衝雲霄,還有爬滿牆頭的爬山虎和令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的野果子。園子裡有趣味無限的傳說:能制服妖怪的飛天蜈蚣,還有晚上出來喊人的美女蛇……魯迅就是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園子裡嬉戲、玩耍,度過了無憂無慮的同年時光。

  這篇文章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園中美麗的景色和迷人的傳說總能讓我浮想聯翩。上個暑假,我來到舅媽家,舅媽家後院也是一個大院子,裡面種滿許多奇花異草,我一看到這園子就想到了百草園。我馬上跑到樓上叫愛搗蛋的表弟來幫我一起尋找爬山虎,我們細心觀察,仔細尋找,終於把它捉住了。我們又開始找飛天蜈蚣了,但翻遍了整個院子還是一無所獲,只有等晚上看“美女蛇”了。

  到了晚上,10點鐘還沒睡,一直躺在大床上,看著院子裡有沒有發現什麼動靜。過了好久,終於聽到了有人在叫“我”,我以為是“美女蛇”,就馬上醒了,原來是舅媽。啊,魯迅的百草園真是耐人尋味!

  從魯迅的百草園讓我想到了姑媽家的園子,從中,我又體會到了讀書帶給我快樂,讀書給予我無限的智慧;讀書使得我的生活增加了無限的樂趣。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4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芙樹,紫紅的桑椹”;鳴蟬長吟,黃蜂伏花,雲雀竄雲霄,蟋蟀彈琴,油蛉低唱……這是魯迅先生筆下生機盎然的百草園,作為魯迅先生的“樂園”,那裡充滿無限趣味。

  小魯迅即使是在冬天,也能擁有無限趣味。在雪地捕鳥,掃地,支篩,撒谷,繫繩,等鳥兒來到篩中時,拉繩,便可捉住。可小魯迅心急,一天才可捕得三四隻。

  童年時的小魯迅不知犯了什麼錯,被父母送進了最嚴厲的書塾——三味書屋。而城裡人說先生是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小魯訊有一次按捺不住好奇心問先生“怪哉”是什麼,而先生卻嚴聲呵斥。他恍然大悟,認為學生不能問這些事,便枯燥的每天讀書。

  三味書屋後面的一個園也可以像百草園那樣有趣,可以折蠟梅,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等。可人去多了,先生會發怒,但他不會打“我們”,這裡寫出了壽鏡吾老先生也有和藹慈祥的一面。只說一聲“讀書!”我們就不懂意思地背起來了,寫出了讀書是枯燥無味的。而調皮的小魯迅可以苦中做樂,先生陶醉在讀書中時,畫繡像也是一種樂趣。

  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枯燥的,也是充滿樂趣的,代表著封建思想的傳統教育;百草園是快樂的,代表著兒童無拘無束的天性。文章寫出了魯迅小時的調皮、好奇心強、好學的品質。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5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得出現了一幅幅令人嚮往的自然畫。

  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趣。彷彿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魯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與昆蟲為伴,採摘野花野果,與夥伴一起捕鳥,雖然總捕不到很多;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氣,當讀書入神時,卻沒發現學生們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文章表現了作者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被父母及家人管著。回憶起我的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小時候,在田野裡享受著春日的陽光,夏日的溪水、秋日的清風,冬日的玩雪,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花一會兒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如今,田野上建造起了樓房,而我在緊張的學習之中,因此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卻仍舊嚮往著,無論現在能否實現。讀過文章後有了許多感動。雖然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亂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6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一這個週末,我又重溫了一遍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反映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被收入《朝花夕拾》。文章主要講述了魯迅小時候在私塾上學的故事,描繪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

  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裡受到規矩的束縛。但作者並未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透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這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讀過文章之後,我們會明白,其實魯迅在對當時的社會教育情況做出批判,他認為學習不應該只是光讀書,死背書,更要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才能喚起兒童的學習趣味。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二人的一生需要適應周圍的環境,而不是周圍的環境適應人。這是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帶給我最大的感悟。

  最初的適應,是接受一個與自己原來的環境完全不同的地方。便如魯迅先生初到三味書屋時對先生“擺架子”的反感和對百草園的懷念。這時新的事物可能會讓人感到討厭,但我們至少應該認命並忍耐著。

  然後,魯迅先生在忍耐中達到了適應的第二個境界。這時他開始對新的環境有興趣了。“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等詞語句子都能讓人感覺到他已經對三味書屋有好感了。

  魯迅先生最終到達的境界是“融入”。他認為三味書屋很有趣,可以折臘梅,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而不用戒尺不罰跪,只讓讀書,與“我們”很相宜等片斷突出了魯迅對壽鏡吾先生的喜愛,這都說明他已經完全地適應了這裡,開始喜愛這裡了。

  但令人遺憾的是魯迅先生窮其一生也沒能達到最後的那個境界。但他至少是坦坦蕩蕩、光明磊落的。不知有多少人為此付出了比死更可怕的代價,他們自以為已經達到了那個境界,於是到了新的地方便到處奉承討好、請客送禮。開始人們可能會對他很客氣,但他自己已經失去了靈魂,成為了一條卑躬屈膝的奴顏狗!而當人們揭開他的真正面目時,他就淪落到人見人厭、花見花謝的地步,而那時他即使悔悟也晚了,因為那時他已經到了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想翻身都難的地步了。人們已經給了這種人一個貼切的稱呼:“老油條”。

  在我看來,真正的適應最高境界應該是這樣的。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能活得很好,覺得身邊的每個人都很可愛,談吐舉止真誠大方而又使人如沐春風,受到侮辱時以柔克剛,用行為去感化對方。而當真有什麼天災人禍時,他不是無動於衷,而是冷靜地尋找解決方案……這聽起來有些像一位高僧,但這的確是為人處世、處變不驚的態度。這還真應了鄭板橋那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而萬事相通,“四書”之一的《中庸》講的也是這樣一個道理。

  學會適應,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帶給我最有用的啟示之一,希望學會了適應的人不要以之為恥,好好珍惜,沒有學會的人加緊努力,得到這一寶貴的人生財富!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7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時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表達了魯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百草園。讓我覺得它十分普通,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園,在那時,卻是作者的樂園,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子,寫出了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這些景物給人的安寧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儘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後的一個小園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透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情。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8

  我很喜歡看書,因為書不僅能讓我獲得知識,提高寫作能力,還能讓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我特別愛讀《魯迅散文集》,他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魯迅筆下的事物都充滿了靈氣和活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更是讓我浮想聯翩。

  百花園是魯迅家後面的一個很大的院子,園子裡樹木茂盛,花草叢生,有碧綠的菜畦,有高大的皂莢樹,有紫紅的桑椹,還有爬滿牆頭的何首烏藤和令人直流口水的野果覆盆子,鳴蟬在樹葉裡唱歌,蜜蜂在野花上飛來飛去,雲雀在空中直竄雲霄。園子裡的少年魯迅經常搬來凳子,爬上大樹,在樹叉上坐下,尋找著鳥蛋。大人來了,他又到草叢裡去趴著,在青草的掩護下與大人捉迷藏。冬天,下了雪,他又會照著閏土爹的方法,玩雪捕鳥。園子是魯迅的樂土,那裡可真是趣味無限。

  這本書我已經看了很多次,園中美麗的景色,讓我想入非非,天天夢想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百草園,讓我在裡面盡情地玩樂。你別說,這夢想還真實現了。今年八月一日我第一次回農場奶奶家,嘿!奶奶的院子好大!一個活靈活現得百草園出現在了我的眼前,就跟魯迅家的一樣。我也學著少年魯迅好好玩了一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語言優美,還能讓我們一起體會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真是一篇令人叫絕的好文章。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9

  讀完魯迅先生的這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百草園的快樂與三味書屋的枯燥。

  百草園是作者童年時代的遊樂園,在那裡有享不盡的快樂:在那裡可以盡情地捉螞蚱,摘桑椹,抓蛐蛐斑斕和蜈蚣,最有趣的是,他可以聽媽媽講故事:“從前,有一條蛇……”冬天的百草園雖然有些乏味,但也是充滿童趣的,可以堆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

  三味書屋裡,老師是嚴厲的,他不希望學生做與學習無關緊要的事;他還是一個好心腸的人,就算學生在他講課的時候偷偷跑出去玩,他依然不會懲罰他們,只會催促他們趕緊讀書;他是一個痴迷於讀書的人,在讀到的文章時他總會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從這裡看來三味書屋也充滿了童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語言優美,還能時不時地勾起讀者對童年的回憶,真是一篇令人叫絕的好文章。

  魯迅先生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裡是枯燥的、無趣的。我從小出生在城市裡,沒有像魯迅先生那樣的百草園,只有假期時偶爾才能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雖然現在時代發展了,但社會競爭也更大了,家家的孩子都比著上興趣班,都比著上哪所好學校,跟過去的孩子來比,我們少了很多樂趣。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10

  我非常喜歡去看書,由於書不但要我的到專業知識,提升寫作能力,還能讓我還在焦慮不安的學習培訓日常生活獲得很多快樂。尤其是《魯迅散文讀後感》,讀起來難懂,但文章內容不論是景或是物,在魯迅書中寫的惟妙惟肖。《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百草園要我難以忘懷。

  百草園是魯迅家後邊的一個非常大非常大的園子,院子裡樹木茂盛,百花爭豔。蟬在樹技上長吟,黃蜂飛進來花芯中,麻雀鳥直上雲霄,也有長滿牆根的爬牆虎和讓人“唾液流下來三千尺”的野果子。園子裡有趣味性無盡的傳說故事:能工作制服妖精的飛天蜈蚣,也有夜裡出去喊人的美女蛇……魯迅便是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園子裡玩耍、玩樂,渡過了無拘無束的同一年歲月。

  本文我已經讀過很多遍了,園裡美麗的風景和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總是能要我心潮澎湃。上一個暑期,我趕到舅母家,舅母家院子也是一個大院子,裡邊種滿很多奇花異卉,我一見到這園子就想起了百草園。我立刻跑到樓頂叫愛搗亂的堂弟來幫我一起找尋爬牆虎,大家仔細觀查,細心找尋,總算把它抓住了。大家又逐漸找飛天蜈蚣了,但翻邊了全部院子或是一無所獲,僅有等夜裡看“美女蛇”了。

  到夜裡,10點鐘還沒有睡,一直躺在大床邊,看見院子裡是否有發現什麼聲響。過去了好長時間,總算聽到了有些人在叫“我”,我以為是“美女蛇”,就立刻醒過來,原來是舅母。啊,魯迅的百草園簡直回味無窮!

  從魯迅的百草園要我想起了姑姑家的園子,從這當中,我又感受到讀書帶來我開心,讀書給與我無盡的聰慧;讀書促使我們的生活提升了無盡的快樂。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11

  童年是每個人心中一段美好的回憶,而伴隨我們度過童年的人或事,也會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成為最最珍貴的記憶。童年像歌曲一樣歡快,如詩歌一樣優美,似水墨畫一樣淡雅,猶空氣一樣清新,勝陽光一樣燦爛……當我走進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童年有了更深的感悟。

  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記敘了童年生活在紹興的故事,他對記憶中童年的無限眷念融入在這一點一滴的文字中,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我對長媽媽給魯迅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很感興趣,這個故事把那時小小年紀的魯迅嚇得常常擔憂“美女蛇”在夜裡出現。我不禁想起我童年時的一件趣事:媽媽給我講了“白雪公主”的故事,我擔心得夜裡睡不著覺,生怕自己也遭遇這樣的噩運。這個問題總是困擾著我,當我把疑惑說給爸爸媽媽的時候,沒想到,他們捧腹大笑,令我很不解。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很幼稚,怎麼會有這麼可笑的念頭。

  最令我百讀不厭的還是“百草園”,我讀著讀著,就陶醉於其中了。那生機勃勃的景象,孩子們快樂遊戲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們家以前也有一個院子,雖然不怎麼大,但它承載著我童年時編織的美麗夢想。我家的院子裡有一棵葡萄樹,那葡萄剛一有點兒發紫,小麻雀就搶先來啄。大家想了許多辦法都無濟於事,只好順其自然。為了“氣死”這可惡的麻雀,我常常和它們“比賽”,在葡萄還是青的時候,趕緊摘下來剝開吃,不讓麻雀搶先一步。雖然那酸酸的滋味一直滲到我的胃裡,但心卻是甜的。葡萄樹的右邊是一個小花壇,裡面有清香可口的菊花腦,牆上攀著芬芳的金銀花,我卻獨愛那少許幾棵鶴立雞群的狗尾草。我常常拔去幾棵,用它來“燉湯”給布娃娃喝。一到春天,小蝌蚪就成了我的好夥伴,大腦袋、小尾巴,十分惹人喜愛。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蝌蚪很快長出了四肢。一次,我不忍心它們在小魚缸狹小的空間裡活動,偷偷把它們倒在院子裡。誰知道,幾個星期後,院子裡竟是活蹦亂跳的癩蛤蟆!大人們感到厭惡,我卻格外歡喜,每天晚上,我都在“咕呱、咕呱”的叫聲中進入甜美的夢鄉……

  冰心奶奶說過,童年是夢中的真,真中的夢。讀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想說,每個人的童年故事都不會改變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一樣美麗的童年,也正因為童年裡充滿了天真、淘氣、溫馨和愛,童年才會如此美麗,如此令人回味無窮!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12

  當我讀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心中立刻湧出了2種不同的看法。

  當我讀完“百草園”這一部分後我心中是羨慕的。羨慕魯迅小時候的自在,可以快樂的融入大自然,不像我現在在家中寫著作業。還羨慕魯迅能有一個這麼好的環境,擁有一個這麼生機勃勃的大園子,可以在園中觀察植物,昆蟲。我真的好渴望能有一個這樣的小花園。

  當我讀完“三味書屋”這一部分後,我心中是有些震驚的,震驚舊社會老師的嚴厲,那可比百草園的昆蟲要厲害的多。也正是這私塾讓魯迅失去了自由、快樂。我不禁為魯迅捏了把汗。

  讀到魯迅偷偷描畫時,我又被兒童的天真給逗樂了,反過來一想,正是這“三味書屋”裡先生的嚴厲,博學、才能教匯出這麼優秀的魯迅先生。同時也從魯迅對先生的描寫中,深刻的感覺到他是多麼的懷念和感激自己的老師啊。

  整篇文章讀下來,我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感受到了舊社會先生的嚴厲。這篇文章還引發了我的聯想,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不也是這樣的嗎?幼兒時可以去公園盡情的玩耍,慢慢長大後,開始學習,10歲時開始正式進入艱難的學習征途,長大後,一定不會忘記自己的恩師。人的一生,就是這樣過去,如果我們不珍惜每一個時光,就會覺得這一生沒有意義,但如果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就一定會覺得很快樂,很美好。

  整篇文章讀下來,感覺很順暢,細細品味後,卻感受到了許多新看法,難道不是這樣嗎?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13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這段經典的文字選自魯迅先生那篇家喻戶曉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給予魯迅先生這種樂趣的,卻是小小的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一些野草,一個園子,便是魯迅先生兒時的天堂。即使到了“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三味書屋,仍然也不乏樂趣:下課後和同學們溜到院子裡玩耍,趁老先生讀書入神偷樂,充滿了童趣,充滿了歡樂。

  然而到了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孩子們不必在荒地玩耍了,而這種樂趣卻越來越少了。在學校,在辦公室,在路上,在餐廳,人人都捧著一塊方寸之屏,探索著虛擬的世界,沉溺於網路的快樂。QQ、微信、抖音……一個個新奇的應用,佔用了人們太多的時間。當前,手機確實顛覆了傳統的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了諸多便捷,使用手機也許是為了正事。可是,當人們在用手機點餐、打車、搜尋資料的時候,又有幾個能忍住誘惑,不去點選那一個個獵奇的標題,一個個朋友的動態呢?人們可能會在手機裡得到片刻的歡愉,可是當你放下螢幕時,感到的是樂趣嗎?不,是空虛。現在的人們有了更多的娛樂方式,卻很少能感受到像魯迅先生一樣發自內心的快樂了。

  許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真正能放下手機的很少。為什麼?因為手機的資訊對於人們吸引力太大了。開啟網路,開啟人們喜歡的內容,比如:看影片、聽音樂、讀新聞、購購物、聊聊天等,時間便在不知不覺間流失了。但只要你能放下手機,走出門外,去感受春夏秋冬的美麗,或者是靜下心來,品讀一本好書,即使環境像魯迅先生小時候一樣艱苦,相信你卻能感受到比網路世界更真實、更充實的快樂。

  手機方寸之屏,並非居心之所。放下手機,走向大自然,感受現實世界的美好,你也能收穫像魯迅先生一樣單純的快樂。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14

  看了魯迅爺爺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我也很想去看看魯迅爺爺小時候的樂園——百草園和他上課的學校——三味書屋。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魯迅故里遊玩,親身經歷了一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春寒料峭,天下著綿綿的細雨,我和爸爸打著傘,首先來到了百草園。一進門,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大片綠綠的菜畦,還有一堵長滿野草的矮牆。我走到一口井邊,咦,這就是光滑的石井欄嗎?我用手摸了摸,嗬,還真有點光滑呢!園中點綴著幾棵高高的大樹,由於樹上還沒長出葉子,我就辨別不出它們是什麼樹,只有皂莢樹上還掛滿了一顆顆的果實,我還能認出來。爸爸幫我找到了那棵古老的桑樹,可惜沒有紫紅的桑椹。魯迅爺爺筆下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這樣一個他兒時的樂園,可現在在我的眼中顯得有些貧乏無味,令人失望。

  從百草園出來,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這是一座既古老又破舊的房子,白色的牆,烏黑的門,石板鋪成的地。我們又找到了魯迅讀書的“教室”,“教室”中間的上方掛著一塊“三味書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樹下。“教室”裡只有八個座位,魯迅的座位在左邊的一個角落裡,桌子的右下角還刻著一個“早”字呢!見證了魯迅堅持早起不遲到的決心。

  魯迅兒時的樂園只不過是個普通的菜園,他讀書的“學校”只是一座破舊、簡陋的房子。然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卻走出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我們現在有現代化的公園和學校,有一流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設施,那麼,從這裡又會走出怎樣的偉人呢……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1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名著。

  這篇文章最美的句子是: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多麼優美的排比句呀!

  我從這篇文章中知道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裡用功,突然聽見有人叫他,只見有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向他一笑,隱約走開去了,他自然很高興。但竟然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妖氣,一定是碰見了美女蛇了;這人首蛇身的妖物能喚人姓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人肉的。

  魯迅先生說:這個故事使我覺得做人之險。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魯迅先生小時候常在百草園捕鳥、逗蟋蟀、尋蟬、喂螞蟻——長大了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到書塾裡去。”一句話就從百草園轉到了三味書屋,我希望可以學習這種寫作技巧。

  魯迅先生小時候上學很會做小動作。有一次,先生說:“人都到哪去了!?”大家便一個個走回去,一同走回去也不行的。可見先生是多麼的嚴厲!

  這篇文章寫的是魯迅先生童年的回憶。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題的讀後感 篇16

  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出自我國著名作家周樹人先生筆下。本文主要寫了作者回憶童年的趣事,以及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閱讀時,我彷彿置身於樸素的百草園內,與作者一起“折臘梅”,“捕鳥”……緊跟著作者的腳步,小心翼翼地溜進三味書屋。一進書屋,我彷彿聽見了書屋中傳出來的朗朗讀書聲,不時還傳出教書先生講課的聲音,這正是魯迅先生的先生。這位先生嚴厲中帶著隨和,魯迅先生十分尊重先生。嚴厲的先生和認真讀書的學生們,構成了一幅和諧的景象。三味書屋與百草園中,處處洋溢著書聲與嬉笑聲。

  百草園,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三味書屋,一個枯燥無趣的私塾。這兩個截然不同地方,卻緊密相鄰,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樂趣,併為魯迅先生成為未來的大文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體會到魯迅先生所流露出的懷念、依戀的真摯情感。讀者彷彿身臨其境,讓我們把三味書屋裡的一草一木,看在眼裡、刻在心裡一般。他把我們帶回到了他的童年,循著他的腳步慢慢再走了一遍。

  細細品味魯迅先生描寫三味書屋的片段,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們的校園。早上的校園,到處充滿著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以及老師們的耐心講解聲。瞧!我們四班的同學們正在全神貫注地聽我們的老師講課呢。

  “捕鳥”、“鬥蛐蛐”……這些都是魯迅童年的趣事。少年魯迅雖然享受了快樂的童年,但他在學習上也一點不馬虎,相反還特別努力。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幾乎從來沒有遲到早退過。就有一次,他父親病重,魯迅被叫去藥店買藥,等買藥回家再趕去三味書屋時,先生已經開始講課。那一次先生責備了魯迅,並告訴他要做一個守時的人。自那一次之後,魯迅就在自己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以此勉勵自己做一個勤奮好學的學生!我想我們也應該向魯迅先生學習,做一個遵守紀律,刻苦學習的學生。

  魯迅先生的事蹟激勵著我們,我不禁再次拿起魯迅的名篇賞析,開啟書,走進魯迅先生,走進百草園,走進三味書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