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

藥材名稱:和血丹

名稱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概況

異名:胡枝子(《植物名實圖考》),大葉馬料梢、大葉烏梢(《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基源:為豆科胡枝子屬植物大葉胡枝子的根或全草。胡枝子屬植物全世界約90種;中國產約60種,其中約16種藥用。

原植物:大葉胡枝子Lespedeza davidii Franch.

歷史:本品始載於《救荒本草》雲:“胡枝子…有二種,葉形有大小,大葉者類黑豆葉,小葉者類耆草葉,似苜蓿葉而長,花色有紫白。”《植物名實圖考》載:“和血丹即胡枝子,生長沙山坡,……一枝三葉,面青黃,背粉白,有微毛,似豆葉而長,莖方有稜,赭黑色。”與本品相符。

形態:灌木,高1~3m。植株被絨毛,有稜,具翅。小葉3;葉柄長2~6cm,頂生小葉卵狀橢圓形;長3.5~9cm,寬3~5cm;先端圓,微凹;基部寬楔形,兩面密被黃白色絹毛;側生小葉較小;葉柄長達8cm,被柔毛;托葉卵狀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或為復總狀圓錐花序,通常長於葉;花8~20,密集,長約1.2cm,小苞片長卵形;花萼寬鍾狀,萼齒5,線披針形,有柔毛;花冠紫色,旗瓣長約1.2cm,翼瓣較短,龍骨瓣與旗瓣近等長。莢果寬卵形,長約0.8cm,先端漸尖,有喙,密被絹毛。種子扁圓形。花期7~9月,果期10~11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460頁.圖2650)

生境與分佈:生於乾燥山坡及林緣、灌叢。分佈於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化學性質

根皮含胡枝子甲素、乙素、丙素、丁素[Lespedezaflavanone A(1)、B(2)[3]、C、D]、槲皮素、洋芹素(Apigenin)、刺槐素(Acacetin)、黃芩素(Baicalein)、染料本素(Genistein)、白樺脂酸、齊墩果酸、3,4-二羥基桂皮酸、苯甲酸、β-谷甾醇、正十四烷酸、正三十六烷、正三十八烷、豆甾醇、兒茶素及其雙聚物[1]。近又分得槲皮素-3-O-α-[2-O-對-羥基苯甲醯-4-O-p-香豆醯-鼠李糖甙(Quercetin—3-O-α-[2-O-p-hydroxy-benzoyl-4-O-pcumaroyl-rhamnopyranoside]等[2]。

參考文獻

[1] 李景榮博士論文,中國藥科大學,1990。


[2] Phytochemistry 1989;28(12):3566。


[3] Phytochemistry 1987;26(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