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烏頭

藥材名稱:青黛

名稱出處:《開寶本草》

概況

異名:靛花、藍靛、青蛤粉(《綱目》),青缸花(《外科正宗》),藍露、澱花(《手板發矇》),靛沫花(《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靛、靛沫(《全國中草藥彙編》)。

基源:為爵床科板藍屬植物板藍;豆科槐屬植物槐藍和野青樹;十字花科菘藍屬植物歐洲鬆藍和菘藍;蓼科蓼屬植物蓼藍的葉加工而得的色素。

原植物:作青黛藥用來源於3科3種植物:板藍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Strobilanthes cusia(Nees)O.Kuntze,又名馬藍、南板藍根、大青葉、藍靛(《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菘藍Isaus indigotica Fortune,又名靛青(《中國高等植物科屬辭典》),大青(《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蓼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歷史:青黛載於《開寶本草》馬志謂:“青黛從波斯國來,今以太原並廬陵南康等處,染澱甕上沫紫碧色者用之,與青黛同功。”《綱目)稱靛花,又載藍靛,李時珍謂:“以藍浸水一宿,入石灰攪至千下,澄去水,則青黑色,亦可幹收,用染青碧,其擦起浮沫,掠出陰乾,謂之靛花,即青黛。”

形態:板藍:草本,莖基部稍木質化,多分枝,高達1m。葉卵形至橢圓狀矩圓形,長7~20cm,邊緣具淺鋸齒,稀近全緣。花序穗狀,通常具2~3節,每節具2朵對生的花,有時退化僅存1節,稀穗狀花序再整合圓錐狀;苞片葉狀;長達2.5cm,早落;花萼裂片5,條形,長1.7~2cm,其中一片通常較長而為匙形;花冠淡紫色,長4.5~5cm,花冠筒近中部彎曲而下部變細,裡面有2行短柔毛,裂片5,幾相等,長6~7mm,頂端微凹;雄蕊2強,花絲基部有膜相連。蒴果長約2.2cm,種子4顆,有微毛。(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160頁.圖5733)

生境與分佈:生於林下或溪旁陰溼地。分佈於臺灣、福建、湖南、華南和西南;野生或栽培。

菘藍 二年生草本,高40~90cm,無毛,無粉霜,主根直徑5~8mm,灰黃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稍帶粉霜。基生葉矩圓狀橢圓形,有柄;莖生葉矩圓形至矩圓披針形,長5~7cm,寬1~2cm,先端鈍,基部箭形,半抱莖,全緣或有不明顯鋸齒。花序復總狀;花黃色,直徑3~4mm。短角果矩圓形,扁平,邊緣有翅,長約1.3cm,寬約4mm,紫色,無毛,有短尖,基部漸狹;種子1個,橢圓形,長3mm,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33卷.圖版12∶1-3)原產中國,現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蓼藍 一年生草本,高50~80cm。莖直立,有分枝。葉有短柄;葉片卵形或寬橢圓形,長3~8cm,寬2~5cm,頂端圓鈍,基部楔形、全緣,沿葉脈有短毛,灰綠色,幹後變暗藍色;托葉鞘膜質,圓筒狀,有長睫毛。花序穗狀,頂生或腋生;苞片膜質,有睫毛;花淡紅色,密集;花被5深裂,裂片卵形;雄蕊6~8,短於花被;子房卵狀橢圓形,花柱3。瘦果卵形,有3稜,褐色有光澤,包於宿存的花被內。(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558頁.圖1115) 為野生狀態,分佈於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湖北、廣東、廣西、四川。朝鮮和日本也有。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莖葉。藥材主產於福建、河北、雲南、江蘇、安徽。

鑑別

性狀:本品為灰藍色或深藍色的粉末,體輕,易飛揚,或呈不規則多孔性的團塊,用手搓捻即成細粉。微具草腥氣,味微酸。以體輕、色藍、能浮於水面、火燒時發生紫紅色的煙霧時間較長者為佳。如質重堅實,呈團塊狀,有白色小點,置水中有顆粒狀下沉者次之。

理化:①取樣品粉末0.1g,加氯仿5ml溶解,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靛藍和靛玉紅對照品,加氯仿溶解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對照品溶液。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m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板上,以氯仿-乙醇(9∶1)為展開劑,展距10cm,取出,晾乾,對照品靛藍呈藍色斑點,靛玉紅呈紅色斑點,供試品在與對照品相同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608頁.圖524-1) ②取樣品粉末適量,加氯仿迴流提取,提取液濃縮至小體積,點於矽膠G板上,以靛藍、靛玉紅為對照,以氯仿-石油醚(60~90℃)-甲醇(7∶2∶1)或苯-氯仿-丙酮(5∶4∶1)為展開劑,展開後,置自然光下檢視,靛藍呈藍色斑點,靛玉紅呈紅色斑點。(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627頁.圖542-2)

加工炮製:將採收莖葉置缸內,用清水浸2~3天,至葉爛脫枝時,撈去枝條,每10kg葉加入石灰1kg,充分攪伴。至浸液成紫紅色時,撈取液麵泡沫,晒乾,即為青黛,質量最好。當泡沫減少時,可沉澱2~3小時,除去上面的澄清液,將沉澱物篩去碎渣,再行攪拌,又可產生泡沫,將泡沫撈出晒乾,仍為青黛,但質量較次。 水飛青黛:取淨青黛置研缽內,加適量清水,混和研細,再加入清水,緩緩攪動,使細粉懸浮,倒入另一器皿中,待沉澱後,倒去清水,將沉澱的粉末,晒乾,研細。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化學性質

其主要成分為靛藍(Indigo,Indigotin)(1),並含大量鈣鹽,可因原料、產地及製備方法不同產品中含靛藍量差異很大。據分析江西的一些產品含靛藍量為1.68%~4.16%,個別“靛花”(即上浮的產品)的含量為6.36%;又有分析一般商品含靛藍量為0.36%~4.13%,個別“靛花”的含量為8.27%。尚含靛玉紅:在新鮮馬藍為0.143%,在幹馬藍中為0.542%;在新鮮菘藍中為0.16%,在幹菘藍中為0.316%[1]。有學者從“青黛”中分離鑑定有靛藍、靛玉紅(Indirubin)(2)、色胺酮(吲哚並[2,1b]喹唑啉-6,12-二酮,Tryptanthrin)、青黛酮[6-吲羥-吲哚並[2,1b]喹唑啉酮-12,6-Indoxyl-indolo[2,b]-quinazolone-12,dainone][2];又有自靛青製備的青黛中除靛藍、靛玉紅、青黛酮、色胺酮外,尚有吲哚醌(Isatin)及正二十九烷[3]。

參考文獻

[1] 中草藥學中冊.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366。


[2] 藥學學報 1985;20(1):45。


[3] 植物學報 1987;2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