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骨脂

藥材名稱:豬鬃草

名稱出處:《貴州民間方藥集》

概況

異名:石中珠、豬毛漆(《中國藥用植物誌》),降龍草、豬鬃漆(《貴州民間方藥集》),小豬毛七、豬毛肺筋草(《四川中藥志》),鐵線草、魚鱗草(《泉州本草》),水豬毛漆(《浙江藥用植物志》)。

基源:為鐵線蕨科鐵線蕨屬植物鐵線蕨、白背葉鐵線蕨、半月形鐵線蕨及鐵角蕨科鐵角蕨屬植物雲南鐵角蕨的全草。

原植物:鐵線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L.,又名鐵絲草(《廣州植物誌》),烏腳芒、鐵線草(福建),黑巖連(廣西)。白背葉鐵線蕨A.davidii Franch.,又名碎葉豬鬃草(雲南)。半月形鐵線蕨A.philippense L.(A.lunulatum Brum.),又名菲島鐵線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黑龍絲、白馬分棕(雲南)。雲南鐵角蕨Asplenium yunnanense Franch.

形態:鐵線蕨為小型土生蕨類,植株高15~40cm。根莖橫走,密被狹披針形的黃棕色鱗片。葉密生;葉柄長8~28cm,深棕色至紫棕色,具光澤,有狹披針形的黃棕色鱗片;葉片草質,無毛,卵形或狹卵形,長10~30cm,寬4~14cm,二回稀為三回單數羽狀分裂,羽片5~8對,互生,有細柄,長圓形;二回羽片2~5對,互生,斜向上,有纖細短柄,狹扇形,長8~15mm,寬1~2cm,基部斜楔形,上緣有小尖齒並有深或淺的裂片,頂生二回羽片扇形或斜菱形;葉脈多回二叉狀。孢子囊近圓形或長圓形,3~6個,生於羽片上緣;囊群蓋近圓形或腎形。(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168頁.圖33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50~3000m的溼潤石灰岩或鈣質土上。分佈於中國華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區。

白背葉鐵線蕨的主要特徵是葉柄基部無毛,三回單數羽狀複葉,葉片紙質,三角形,末回羽片扇形至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圓形或近截形,有三角形鋸齒,背面灰白色至灰綠色。孢子囊群1~2個,生於羽片上緣。(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167頁.圖334)

生於亞高山針闊葉林下。分佈於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四川、雲南、西藏。

半月形鐵線蕨的主要特徵是根莖短,直立,有中部紫色,邊緣呈棕色的披針形鱗片。葉片寬披針形,長12~26cm,寬3~6cm,一回單數羽狀,羽片8~12對,互生,草質,斜扇形,基部呈偏斜的截形或寬楔形,上緣常淺裂,葉軸先端有時延伸,有頂生芽苞,能萌發成新株。孢子囊群線形或長圓形,生於上緣裂片上,囊群蓋線形,長圓形或半圓形。(圖見《四川植物誌》.第6卷.圖版95∶5) 生於溝谷中。分佈於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雲南鐵角蕨為小型陸生蕨類。根莖直立,頂端密生黑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片線形、狹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4~10cm,寬0.6~4cm,二回羽狀分裂,一回羽片10~18對,互生,幾無柄,狹卵形或長圓形,中部羽片較大,羽狀分裂;二回裂片2~4對,近對生,長圓形或楔形,頂端通常有2~3尖齒,葉軸先端有時延伸,有頂生芽苞,能萌發成新株;羽片具羽狀脈,每裂片有小脈1條。孢子囊群短線形或長圓形,沿小脈著生;囊群蓋短線形或弧形,全緣,灰白色,膜質。(圖見《四川植物誌》.第6卷369頁.圖版117∶2~7) 生於海拔1400~3300m的林邊或空曠地。分佈於中國西南及河北、陝西、青海、河南、廣西。越南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鐵線蕨全草含揮發油、黃酮、糖類、鞣質。葉含黃芪甙(Astragalin)、異槲皮甙、煙花甙(Nicotiflorin)、山柰酚-3-葡萄糖醛酸甙[1]。又含鐵線蕨酮(Adiantone)、芸香甙、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甙、3α,4α-環氧綿馬萜烷(3α,4α-Epoxyfilicane)、21-羥基-30-降

烷-22-酮(21-Hydroxy-30-norhopan-22-one),槲皮素-3-O-(6″-丙二醯)-D-半乳糖甙,山柰酚-3-硫酸酯,二醯甘油基-O-4′(N,N,N-三甲基)-高絲氨酸[Diacylglyceryl-O-4′(N,N,N-trimethyl)homoserine][2]。鐵線蕨全草含異鐵線蕨酮(Isoadiantone)[3],葉含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4]。

參考文獻

[1]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202。


[2]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666。


[3] CA 1984;101∶17582t。


[4] CA 1990;112∶7389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