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絲杜仲

藥材名稱:鹼蓬

名稱出處:《救荒本草》

概況

異名:鹽蓬(《救荒本草》)。

基源:為藜科鹼蓬屬植物鹼蓬的葉。

原植物:鹼蓬Suaeda glauca(Bge.)Bge.,又名灰綠鹼蓬(《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鹽蒿子、鹼蒿子(江蘇)。

歷史:始載於《救荒本草》,雲:“鹼蓬,一名鹽蓬。生水傍下溼地,莖似落藜,亦有淺楞,葉似蓬而肥壯,比蓬葉亦稀疏。莖葉間結青子,極細小。鹼地多有之。”所述即指本種。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莖直立,淺綠色,有條紋,上部多分枝,枝細長,斜伸或開展。葉無柄,半圓柱形或略扁平,灰綠色,長1.5~5cm,寬1.5mm,有或無粉粒;莖上部葉變短。花兩性,單生或通常2~5朵,有短柄,排成聚傘花序,通常與葉有共同的柄;小苞片2,白色,卵形,短於花被;花被片5,深裂,長圓形,果期花被增厚,呈五角星狀;雄蕊5;柱頭2,伸出較長。胞果扁球形,包於花被內,頂端露出。種子近圓形,橫生或直生,有顆粒狀點紋,直徑約2mm,黑色。花期5~7月,果熟期9~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593頁.圖1186)

生境與分佈:生於渠岸、窪地、荒野與鹽鹼地。分佈於黑龍江、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南部、以及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區。

化學性質

種子含油25%。

參考文獻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