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扁擔杆

藥材名稱:雨韭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水白菜(《陝西中藥名錄》),浮薔(《救荒野譜》),青茨菇花(《綱目拾遺》)。

基源:為雨久花科雨久花屬植物雨久花的地上全草。雨久花屬全世界有6種;中國有5種,廣泛藥用的有3種。

原植物: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 Regel et Maack,又名藍鳥花(《植物名匯》)。

歷史:雨久花首載於《祕傳花鏡》載:“雨久花,苗生水中,葉似茈菰,夏日開花,似牽牛而色深藍。”《綱目拾遺》引《汪連仕草藥方》雲:“雨久花生水澤旁,即青菇花。”上述與本種相似。

形態:一年生淺水生草本,高30~80cm。根狀莖粗壯,短或平臥,鬚根白嫩柔軟,全株光滑無毛。莖直立,基部常呈紫紅色。初生葉葉柄長達30cm,有長鞘,有時膨脹成囊狀;葉片披針狀線形,後生葉漸寬,最終成心狀卵形,長3~13cm,寬2.5~10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全緣,兩面光滑無毛,具弧狀脈;莖生葉具短柄,長5~12cm,葉片卵狀心形,長5~12cm,寬4~10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總狀花序超過葉的長度,長7~15cm,頂生,有花10餘朵;花梗長5~10mm,花直徑2~3cm;花被片6,藍色,長圓形,長約1cm,排成二輪,外輪較內輪稍大,頂端鈍;雄蕊6,其中一個較長大,花葯為淺藍色,其餘較小,均為黃色花葯,花絲上部有角狀突起;雌蕊1,較雄蕊長,子房卵形,花柱稍彎。蒴果長卵圓形,先端有細喙,基部有宿存花被。種子長圓形,有格紋。花期7~10月,果期8~10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5冊.405頁.圖2639)

生境與分佈:生於池沼、湖、河的邊緣或淺水溝和水稻田。分佈於中國東北、河北、山西、陝西、山東、安徽和河南。

藥性

功效:清熱定喘,解毒消腫。

主治:高熱,喘息,疔毒,痔漏。 ①汪連仕《採藥書》:“去溼之功同茵陳。散一切疔毒,消痔漏,明目。” ②《吉林中草藥》:“清熱定喘,解毒消腫。治高熱,喘息,小兒丹毒。” ③《中藥大辭典》:“清熱,去溼,定喘,解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吉林中草藥》:“治小兒高熱咳喘:雨久花6g。水煎,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