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藥根

藥材名稱:降龍草

名稱出處:《湖南藥物志》

概況

異名:散血毒蓮、虎山葉、雪訂菜(貴州),秤桿蛇藥(湖南),降蛇草(湖北),冷水草(《新華本草綱要》)。

基源:為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屬植物降龍草的全草。半蒴苣苔屬,全世界約21種;中國均產,其中藥用8種。

原植物:降龍草Hemiboea subcarpitata Clarke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高10~40cm,肉質,無毛或疏生白色短柔毛,散生紫褐色斑點,不分枝,具4~7節。葉對生;葉片稍肉質,幹葉草質,橢圓形、卵狀披針形,長3~22cm,寬1.4~8cm,全緣或中部以上具淺鈍齒,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下延,常不相等,上面散生短柔毛或近無毛,深綠色,背面無毛或沿脈疏生短柔毛,淡綠色或紫紅色;皮下散生蠕蟲狀石細胞;側脈每邊5~6條,葉柄長0.5~5.5cm。聚傘花序腋生或假頂生,具3~10朵花;花序梗長2~4cm,無毛;總苞球形,直徑1.5~2.2cm,頂端具突尖,無毛,開裂後呈船形;花梗粗壯,長2~5cm,無毛;萼片5,長橢圓形,長6~9mm,寬3~4mm,無毛,干時膜質;花冠白色,具紫斑,長3,5~4.2cm;花冠筒長2.8~3.5cm,外面疏生腺狀短柔毛,內面基部上方5~6mm處有一毛環,口部直徑13~15mm,基部上方直徑5~6mm;上脣長5~6mm,2淺裂,裂片半圓形,下脣長6~8mm,3淺裂,裂片半圓形;雄蕊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14~15mm處,長8~13mm,狹線形,無毛,花葯橢圓形,長3~4mm,頂端連著;退化雄蕊3,中央1個小,長2mm;側面2個長5~8mm,頂端小頭狀,分離;花盤杯狀,高1~1.2mm;雌蕊長3.2~3.5cm,子房線形,無毛,柱頭鈍,略寬於花柱。蒴果線狀披針形,多少彎曲,長1.5~2.2cm,基部寬3~4mm,無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9卷.圖版78∶68)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谷林下石上或溝邊陰溼處;海拔100~2100m。分佈於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浙江南部、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

生藥

採集:秋季採收。

藥性

性味:甘,寒。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止咳,生津。

主治:傷暑,蛇蟲咬傷,瘡癤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搗爛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湖南藥物志》:“治熱性腹痛:降龍草適量,水煎服。” ②《湖南藥物志》:“治外傷腫毒:降龍草苗搗爛,外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