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舍小氣候

[拼音]:hanhai

[英文]:drought

農業氣象災害的一種。因長期無降水或降水顯著偏少,農業生產所需要的水分得不到滿足而造成的自然災害。一般表現為農作物、牧草、果樹、林木等出苗不齊、萎蔫、生長滯緩、落花、落果、癟粒等,嚴重時導致植株枯死;有時還會因河干、井涸而使畜禽飲水和魚塘用水發生困難。

型別

旱害按其成因可分為土壤乾旱和大氣乾旱。由於土壤缺水,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不足以補償蒸騰的支出而受害,稱土壤乾旱。由於空氣乾燥,植物蒸騰耗水量大,即使土壤中存在一定有效水分,但根系吸收的水分來不及供應蒸騰的支出致使植物受害,稱大氣乾旱。在高溫、低溼、並有風的條件下形成的大氣乾旱即乾熱風。土壤乾旱會加重大氣乾旱,大氣乾旱也會使土壤水分迅速減少,而發生土壤乾旱。兩種型別的乾旱同時發生,為害更大。此外還有作物的生理乾旱(見植物抗性)。按照旱害發生的季節,可以分為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和冬旱。有時兩旱甚至三旱相連,稱為連旱。

危害

旱害是對人類威脅很大的一種農業氣象災害。全球約有36%的土地處在乾旱和半乾旱的條件下,更多的地區由於降水量的年際與季節變化極大而經常受到乾旱威脅。1973年,6個非洲國家發生嚴重旱災,使莊稼和牧草被毀,大量牲畜死亡。1982年西班牙出現百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澳大利亞、非洲有些地方長期無雨,大片的玉米乾死。 中國商代已有旱害的記載。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的2155年中,有記載的旱災就達1000多次。1941~1944年持續4年的特大幹旱遍及華北5省;最嚴重的1942年不少地方赤地千里,顆粒無收。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抗旱能力雖有所增強,但乾旱對農業生產的威脅仍然很大。中國在1949年後的33年中,較重的乾旱有12年,其中1960年最嚴重,全國受旱面積約達5億多畝。

機理

植物的水分狀況是由吸收與蒸騰兩方面決定的。吸收太少或蒸騰太多,都會發生水分虧缺而使植物受害。水分不足時,植物細胞失去膨壓,光合作用降低,代謝作用減弱。嚴重缺水時,代謝紊亂,植株死亡。植物所需的水分,主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當土壤中的水分下降到萎蔫係數(見土壤溼度)以下時,輕則暫時萎蔫,重則永久萎蔫以至枯死。

影響因素

旱害的發生是天氣和氣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天氣氣候因素

是旱害的主要成因。大範圍的旱害,往往和大氣環流異常相聯絡。一個地區長期受單一氣團控制,如亞熱帶的一些地區長時間處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降水少而氣溫高;遠離海洋的大陸腹地,水汽很難輸入,雨量稀少,都易發生乾旱。一個地區年蒸發量遠遠大於年降水量時也會導致氣候乾旱。在乾旱地區發展與當地氣候相適應的畜牧業或種植耐旱作物,雖然十年九旱也並不都會成災。但若降水量較長年偏低較多,或雨季過於推遲,超出當地牧草、作物適應範圍時,則將發生乾旱。溼潤、半溼潤的氣候區會由於降水分配不均而造成季節性乾旱。旱季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也是發生旱害的重要原因。

地形因素

地形影響降水的分佈和再分配。山脈的背風坡雨量少;迎風坡降水多。丘陵坡地徑流量大,水土流失嚴重;溝、谷地徑流彙集,水分充足。陽坡蒸發強,水分散失快;陰坡蒸發弱,比較溼潤,因而在同一年份旱情各異。

土壤因素

旱害發生的最終表現是土壤含水量長時期不能滿足作物需要。土層深淺,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地下水等影響土壤的貯水量、滲漏量、蒸發量和地下水補給量,從而影響旱害的發生和危害程度。

生物因素

各種生物由於其形態結構、生理和生物學特性、生育期的不同,對乾旱的敏感性和抵抗能力不同,因而旱害的影響也各異。稻、小麥、玉米、番茄等對乾旱最敏感的時期是開花期,棉是開花期和成鈴期,大豆和柑橘是開花期和座果期,甘蔗是新芽形成期和莖伸長期,菸草是迅速生長期,甜菜則是出苗後一個月。在作物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發生旱害,減產最甚。水稻抗旱性很弱,供水不足就嚴重減產;大麥、小麥和黑麥的抗旱能力也較弱;而花生、粟、高粱和甘薯等作物的抗旱性則較強。在果樹中,桃、葡萄、蜜柑、櫻桃、慄和梅等的耐旱性較強;梨、蘋果、柿等較弱。

分佈規律

中國旱害的發生具有準週期的特點,相對頻發年代和少發年代往往交替出現。華北從18世紀中葉至末期為旱害頻發期;19世紀至20世紀40年代,旱害也較頻繁;20世紀60至70年代又頻頻發生。中國不同緯度帶重旱出現的頻次,25°~40° N間越往北頻次越高,40°N以北乾旱頻次雖有減少, 但仍高於南方。各地旱害發生的主要季節很不相同。一般華北地區多春旱、長江流域和江南地區多伏旱;在一定的天氣、氣候條件下,長江流域、華南及華北部分地區會出現秋旱和冬旱。乾旱最重的地區分佈在甘肅中部、寧夏南部、山西和陝西北部、內蒙古自治區、河北壩上地區和東北三省西部一帶。其次是黃淮海地區。常年多雨的臺灣、海南島等地,由於降水量分配不均也有乾旱出現。

防禦措施

在及時做好旱情預報的前提下,可採取下列措施:

(1)根據當地乾旱發生的規律,合理安排農業結構、作物佈局和品種搭配。如在乾旱嚴重區主要發展畜牧業,並通過種草植樹改善生態環境;在一般乾旱區實行旱農耕作業,種植抗旱的作物種類或品種等。

(2)建立灌溉體系。如修築水庫、水壩和引水工程以及打井、修渠等。

(3)農田蓄水。如彙集山坡徑流,發展“逕流農業”,通過修築梯田、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深耕等方法,在農田蓄積雨季降水等。

(4)耙耱保墒,中耕淺鋤,以減少農田蒸發。

(5)培育和推廣耐旱作物品種。果樹嫁接採用抗旱力強的植物做砧木,提高果樹的耐旱力,能有效地減輕旱害。

參考文章

防禦玉米旱害的幾個措施糧食作物棗樹的旱害及防治措施果樹園藝如何防禦玉米旱害糧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