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浮萍

藥材名稱:黃蜀葵花

名稱出處:《嘉祐本草》

概況

異名:棉花葵(《植物名實圖考》),黃葵(《說文》),側金盞、秋葵(《群芳譜》),霸天傘、棉花蒿(《全國中草藥彙編》),野棉花、水芙蓉(《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秋葵(福建、貴州),黃葵(貴州、雲南),黃稀飯花、大麻(貴州),野芙蓉、假棉花(廣西、雲南),啜膿蘭、棉花葵、假陽桃、金花捷根(福建),黃花蓮、雞爪蓮、疽瘡藥、追風藥(江西),野棉花、火炮藥、黃芙蓉、辛麻、豹子眼睛花、蕎麵花、彌勒佛掌(雲南),崽狗鞭(湘南瑤語)。

基源:為錦葵科黃蜀葵屬植物黃蜀葵的花。

原植物:黃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Hibiscus manihot L.]

歷史:黃蜀葵始載於《嘉祐本草》。掌禹錫曰:“春生苗葉,頗似蜀葵,而葉尖狹多裂缺,夏末開花淺黃色”。《綱目》載:“葉大如蓖麻葉,深綠色。開岐丫有五尖如爪形,旁有小尖,六月開花,大如碗,鵝黃色,紫心六瓣而側,旦開、午收、暮落,人亦呼側金盞花。隨即結角,大如拇指,長二寸許,本大末尖,六稜有毛,老則黑色,其稜自錠,內有六房如芝麻房,其子累累在房內,狀如檾麻子,色黑。其莖長六七尺,剝皮可作繩索。如上所述並對照其附圖,經考證,與本種相符。

形態: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1~2m。莖直立,圓柱形,疏被長硬毛。單葉互生;葉柄長6~18cm,疏被長硬毛;托葉披針形,長1~1.5cm;葉片輪廓闊卵形,掌狀5~9深裂分裂至中部以下,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長8~18cm,寬1~6cm,邊緣有疏鈍齒,兩面疏生長硬毛。花大,單生於葉腋或枝端,花梗比葉柄短;小苞片4~5,卵狀披針形,長15~25mm,寬5~7mm,被長硬毛,宿存;花萼佛熖苞狀,5裂,比小苞片長,被柔毛,果時脫落;花淡黃色,內面基部紫色,直徑約12cm;雄蕊柱長1.5~2cm,花葯近無柄;柱頭紫黑色;子房5室,胚珠多數。蒴果橢圓形,長4~5cm,被硬毛;種子多數,腎形,有數條被絨毛的條紋。花期8~10月,果期9~11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814頁.圖3357)

生境與分佈:各地庭園及公園均有栽培。中國東北、西北外,各省區均有。印度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季花盛開時採收,晒乾。

化學性質

含花色素類等黃酮成分[1,2]。

附 根含粘液質、蔗糖、澱粉、蛋白質;葉含維生素C、煙酸、維生素B1、胡蘿蔔素等[1]。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82。


[2] 中藥材 1990;1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