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

藥材名稱:蕨麻

名稱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

概況

異名:人蔘果(《西藏常用中草藥》),戳瑪(藏名)。

基源:為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蕨麻的塊根。

原植物: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又名蕨麻委陵菜(《泰嶺植物誌》),鵝絨委陵菜(《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多年生草本。有時在根的下部長成紡錘形或橢圓形的塊根。莖匍匐,節處生根,著地長出新植株,外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或脫落幾無毛。基生葉為間斷羽狀複葉,有小葉6~11對,連葉柄長2~20cm,葉柄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有時脫落幾無毛,小葉無柄或頂生,小葉有短柄,最上面1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葉軸匯合,基部小葉漸小呈附片狀;小葉片通常橢圓形,倒卵狀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2.5cm,寬0.5~1cm,頂端圓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緣有多數尖銳鋸齒或呈裂片狀,上面綠色,被疏柔毛或脫落幾無毛,下面密被緊貼銀白色絹毛,葉脈明顯或不明顯,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惟小葉對數較少。單花腋生,花梗長2.5~8cm,被疏柔毛;花直徑1.5~2cm,萼片5三角形,頂端急尖或漸尖;副萼片5,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常2~3裂,與萼片近等長或稍短;花瓣5,黃色,倒卵形,比萼片長1倍;雄蕊20;雌蕊多數,著生在微凸起的花托上,彼此分離,花柱側生,小枝狀,柱頭略擴大。瘦果多數,花萼宿存;種子1枚。(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300頁.圖2330)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500~4100m的河岸、路邊、山坡草地或草甸。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四川、雲南、西藏等地。本種分佈較廣,橫跨歐、亞、美三洲北半球溫帶,以及南美洲智利、大洋洲紐西蘭及塔斯馬尼亞島等地。

生藥

採集:6~9月採挖塊根,除去泥雜,晒乾。

化學性質

塊根含委陵菜甙、單寧4.8%、谷甾醇、蠟醇、琥珀酸、膽鹼、組氨酸、甜菜鹼[1]。風乾生藥含水分8.77%、灰分3.09%、還原糖2.79%、蔗糖1.20%、澱粉3.30%、戊聚糖8.34%、蛋白質6.19%、鞣質10.76%、粗纖維15.42%、委陵菜甙0.120%[2]、含脂質約2%、花生酸、十四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甾醇、蠟醇、廿九烷[3]。

附 全草中含氨、膽鹼、甜菜鹼、組氨酸[4]。葉含楊梅樹皮素(Myricetin)、無色飛燕草素(Leucodelphinidin)[5]、(-)-表兒茶精[(-)-Epicatechol]、d-兒茶精(d-Catechol)[6]。

參考文獻

[1] 江蘇新醫學院.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06。


[2] CA 1944;38:56419 [3] CA 1956;50:1268e。


[4] CA 1955;49:6481。


[5] CA 1965;63:10314e。


[6] CA 1969;71:10266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