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血清

藥材名稱:草地烏頭

名稱出處:《新華本草綱要》

概況

基源: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草地烏頭的乾燥塊根。

原植物:草地烏頭Aconitum umbrosum(Korsh.)Kom.(A.lycoctonum ssp.genuinam f.umbrosum Korsh.;A.paishanense Kitag.)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近圓柱形,長超過10cm,粗約1cm。莖高70~100cm,生3~4葉,在花序下方具少數分枝。基生葉3枚,與莖下部的葉均具長柄;葉片腎狀五角形,長7~12cm,寬10~20cm,基部心形,三深裂至葉長的3/4~5/6處,深裂片互相覆壓或稍分開,中央深裂片楔狀菱形或菱形,側深裂片斜扇形,不等2裂或3裂。頂生總狀花序長10~30cm,有7~20朵花;萼片黃色或淡黃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近圓筒形,高1.5~1,9cm;粗3.5~6mm,喙短,下緣近直,長0.8~1cm,花瓣無毛,脣長在3mm以下,距比脣長,拳卷;雄蕊無毛,花絲全緣;心皮無毛。花期7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27卷.177頁.圖版31∶9-11)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地雜木林或落葉松林中潮溼處。分佈於吉林、黑龍江、河北北部。朝鮮北部及原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含生物鹼0.03%~0.57%,有牛扁鹼、氨茴醯牛扁次鹼(Anthranoyllycoctonine)、阿加辛(Ajacine)及草地烏頭鹼(Umbrosine)[1,2]。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目.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107。


[2] 長白山植物藥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