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耳
藥材名稱:鹹蝦花
名稱出處:《福建藥物志》
概況
異名:狗仔花(《廣西中草藥》),牛鞭子草(《雲南紅河中草藥》),鯽魚草(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蜻蜓飯(福建)。
基源:為菊科斑鳩菊屬植物鹹蝦花的全草。
原植物:鹹蝦花Vernonia pattila(Ait.)Merr.
形態:一年生粗壯草本,高30~90cm。莖直立,多分枝,具明顯條紋,被灰色短柔毛和腺毛。莖下部葉花時常凋落;莖中部葉葉柄長1~2cm,葉片卵狀橢圓形或近圓形,長2~9cm,寬1~5cm,頂端鈍或稍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波狀或有具小尖的淺圓齒,背面被灰色絹狀柔毛和腺點;莖上部葉向上漸小。頭狀花序徑約1cm,2~3個生於枝端,或組成具葉的圓錐花序,總花梗細長;總苞寬鐘形,徑6~8mm,總苞片3~4層,披針形,向外漸短,長3~4mm,頂端銳尖,綠色或多少帶紫色,近革質,被絹狀柔毛並雜有腺體;全為管狀花,淡紫色。瘦果圓柱形,具4~5稜,長約15mm,無毛,有腺點;冠毛1層,白色,糙毛狀,易脫落。花果期7月至次年5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402頁.圖6218)
生境與分佈:常見於荒坡、曠野、田邊或路旁。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印度、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秋季採收全草。
藥性
性味:苦、辛,平。 ①《廣西中草藥》:“苦,平。” ②《中醫大辭典》:“苦、辛,平。” ③《新華本草綱要》:“辛,涼。”
功效:清熱止瀉,疏風解毒,活血調經。
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熱瀉,月經不調,風溼麻木,乳腺炎。 ①《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治寒熱,蛇傷,瘧疾。” ②《廣西中草藥》:“清熱止瀉。治熱瀉,頭痛,感冒風熱。” ③《新華本草綱要》:“清熱祛風,活血調經,止熱瀉。用於風寒感冒,發熱頭痛,風溼麻木,面板溼疹,月經不調,小兒久熱不退。鮮草外敷治乳腺炎,根用於扭傷,癰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搗汁塗。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廣西中草藥》:“治肝陽頭痛:狗仔花90g,水煎分3次服。” ②《廣西中草藥》:“治熱瀉:狗仔花60g,水煎服。” ③《廣西中草藥》:“治感冒風熱:狗仔花30g,山芝麻30g,水煎,日分2次服。”
食療:《福建藥物志》:“治頸淋巴結結核:鹹蝦花根60g,豬瘦肉適量燉服;或鹹蝦花、老鼠耳、兩面針根皮各15g,南嶺蕘花根9g,青殼鴨蛋i~2個用針刺數孔,燉2小時,服湯吃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