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騮卵

藥材名稱:醬頭

名稱出處:《雲南中草藥選》

概況

異名:赤地膽(《雲南中草藥選》),血七、大紅藥(雲南楚雄),血地膽、降頭(雲南)。

基源:為蓼科蓼屬植物木藤蓼的根狀莖。

原植物:木藤蓼Polygonum aubertii L.Henry[P.convolvulus auct.non L.;Fallopia auberti(L.Henry)Holub]

形態:多年生纏繞草本,長3~8m。有肥大分支近圓柱形的根狀莖,直徑可達10~20cm,橫切面醬紅色。莖綠色至淡紫綠色,光滑無毛,散有紫色斑點。單葉互生,寬卵形或卵圓狀三角形,長4~10cm,寬3~6cm,先端尖,基部截形至近淺心形,兩面近無毛,葉面散有紫斑紋或無;葉鞘幹膜質;葉柄長2~4cm。花小,白色,腋生或頂生總狀花序。瘦果卵形,包被於縮存花被內,具3稜。(圖見《雲南中草藥選》.619頁.圖300)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600~2200m的山坡、山溝、向陽的灌叢中或人工栽培。分佈於雲南昭通、麗江、維西、中甸、龍溪。

附註 《雲南中草藥選》誤訂本種為Polygonum denticulatum.《中藥大辭典》誤寫本種為Polygonum subertii L.Henry,應予更正。

生藥

採集:秋季採挖塊根,切片晒乾。

藥性

性味:①《新華本草綱要》:“苦、澀,涼。” ②《中藥大辭典》:“澀、涼。”

功效:清熱解毒,調經止血,收斂,止痢消炎。

主治:①《新華本草綱要》:“痢疾,消化不良,胃痛,崩漏,月經不調,疔瘡初起,外傷出血。” ②《中藥大辭典》:“痢疾,消化不良,內出血,疔瘡初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或研末。外用:搗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全國中草藥彙編》:“治痢疾、消化不良、胃痛:醬頭6~9g,水煎服。”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治崩漏、月經不調:醬頭研末,1.5~3g,用酒送服。” ③《全國中草藥彙編》:“治疔瘡初起:醬頭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