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哨子

藥材名稱:豬鬃鳳尾蕨

名稱出處:《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概況

基源:為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豬鬃鳳尾蕨的全草。

原植物:豬鬃鳳尾蕨Pteris actiniopteroides Christ,又名豬毛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輻狀鳳尾蕨(《四川植物誌》)。

形態:植株高5~40cm。根狀莖短,直立或斜生,密生棕色線形鱗片。葉草質,無毛,二型;葉柄及葉軸慄褐色,四稜;不育葉寬卵形或倒卵形,長8~24cm,寬6~16cm,單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常為2對,線形,長5~20cm,寬3~4mm,邊緣有小尖齒,第1對常為3~4叉狀深裂;葉脈羽狀,側脈二叉狀或不分叉;能育葉片與不育葉同形但較短小,不育部分有小尖齒,下部的2~3叉狀或5叉狀深裂。孢子囊群線形,生於羽片邊緣的邊脈上。囊群蓋線形,全緣,膜質,灰白色。(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149頁.圖29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50~2000m的山坡草地、巖壁上或灌木林下。分佈於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

藥性

性味:①《新華本草綱要》:“苦,寒。” ②《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淡,平。”

功效:清熱解毒,止咳祛痰,清胃。

主治:①《新華本草綱要》:“痰咳,痢疾,胃炎,腹痛。” ②《中國藥用孢子植物》:“痰咳,胃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