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泔

藥材名稱:山柰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三柰子(《海上方》),三賴(《本草品彙精要》),沙姜(《嶺南採藥錄》),山辣(《綱目》),三藾(《南越筆記》)。

基源:為姜科山柰屬植物山柰的根狀莖。山柰屬全世界約70種;中國約4種及1變種。

原植物: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

歷史:山柰原名三賴,始載於《本草品彙精要》雲:“其根分蒔,春月抽芽,直上生一葉似車前而卷,至秋旁生一莖,開碎花紅白色,不結子,其本旁生小根,作叢,每根發芽,亦生一葉,至冬則凋,土人取根作段,市之,其香清馥。”可定為本種,與現代所用一致。在《綱目》中對原植物的形態記載不確,而對藥用部位的記載較詳,謂:“山柰生廣中,人家栽之。根……作樟木香氣,土人食其如食姜,切斷暴幹,則皮赤內黃,肉白色。”所述似本種。考《植物名實圖考》所載之三柰,系按《救荒本草》所錄,非本種。

形態:根狀莖塊狀,單生或數枚連線,淡綠色或綠白色芳香。葉通常2片貼近地面生長,近圓形,長7~13cm,寬4~9cm,無毛或於葉背有稀疏的長柔毛,午時於葉面可見紅色小點,幾無柄;葉鞘長2~3cm。花4~12朵頂生,半藏於葉鞘中;苞片披針形,長約2.5cm;花白色,有香味,易凋謝;花萼約與苞片等長;花冠管長2~2.5cm,裂片線形,長約1.2cm;側生退化雄蕊倒卵狀楔形,長約1.2cm;脣瓣白色,基部具紫斑,長約2.5cm,寬約2cm,深2裂至中部以下;雄蕊無花絲,藥隔附屬體正方形,2裂。果為蒴果。花期8~9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6卷.第2分冊.43頁.圖版13)

生境與分佈:臺灣、廣東、廣西、雲南有栽培。南亞至東南亞地區也有栽培。

生藥

栽培:山柰不耐寒、怕乾旱。宜在溫暖溼潤氣候地區和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疏鬆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中種植。用根莖繁殖。在3月中旬~4月上旬,結合收穫選擇幼嫩根莖作種,按行穴距各27cm開穴種植,每穴下有芽種莖3個,深10cm左右,每畝用種莖200~250kg。栽後覆土,適當澆水或灌水1次。生長期間要勤除雜草,淺鬆土,結合培土施追肥。一般追肥3次,可用人畜糞水或堆肥、油餅及過磷酸鈣混合漚熟的肥料。雨季注意排水。注意防治根腐病和金龜子為害。

採集:12月至次年3月間,地上莖葉桔萎時,挖取1~3年生的根莖,洗去泥土,除去鬚根,橫切成片,用硫磺薰一天後,鋪在竹蓆上晒乾。切忌火烘,否則變成黑色,缺乏香氣。

鑑別

性狀:本品為圓形或近圓形的橫切片,直徑1~2cm,厚2~6mm,也有2~3個相連,少數為縱切片或斜切片;外皮淺褐色或黃褐色,皺縮,有時可見根痕及殘存鬚根;切面類白色,富粉性,有時可見內皮層環紋,中柱常略凸起,習稱“縮皮凸肉。”質堅脆,易折斷。氣芳香,味辛辣。

顯微 根莖(直徑約1cm)橫切面:木栓細胞7~10層。皮層中油細胞隨處可見,並散有根跡維管束;內皮層明顯。中柱佔根莖的大部分,維管束雜湊,也有油細胞。薄壁組織中均含有澱粉粒。(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圖242) 粉末:類白色。 ①澱粉粒眾多,單粒呈圓形,橢圓形或類三角形,直徑7~60μm,臍點裂縫狀,有時不明顯;偶見覆粒,由2~3分粒組成。 ②螺紋導管直徑20~30μm,偶見梯紋導管,直徑達50μm。 ③油細胞呈長圓形,含黃棕色油狀物。 ④木栓細胞壁薄,呈長方形。(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圖243)

理化:取樣品粉末適量,用石油醚提取,回收石油醚,提取物用甲醇稀釋至約10倍量,點於矽膠G板上,以(Ⅰ)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或(Ⅱ)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4∶1)為展開劑,Ⅰ.以桉油素、對甲基桂皮酸乙酯、芳樟醇為對照。展距14cm,(Ⅰ)用10%磷鋁酸乙醇液顯色,或(Ⅱ)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183)

加工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未切片者,洗淨,潤軟,切厚片,乾燥。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揮發油、香豆素、黃酮、蛋白質、澱粉與粘液質等[1]。幹品含揮發油3%~4%,主要成分有:桂皮酸乙酯(Ethylcinnamate)、香豆酸乙酯(Ethvlcoumarate)、龍腦(Borneol)、桉油素(Cineol);此外含有對-甲基香豆酸乙酯(Methyl-p-coumaric acid ethylester)、十五烷(Pentadecan)、對-甲氧基桂皮酸(p-Methoxy cinnamic acid)、桂皮醛(Cinnamic aldehyde)、莰烯(Camphene)、△3-蒈烯(△3-Carene)[1]、△3-蒈烯-5-酮(△3-Carene-5-one)[2]、桂皮酸(Cinnamic acid)、對-甲氧基桂皮酸乙酯(p-Methoxy cinnamic acid ethylester)[3]等。

有報道山柰根的主要成分為對-甲氧基、反式-桂皮酸乙酯(Et-pmethoxy trans-cinnamate)[4]。 桂皮酸、對-甲氧基桂皮酸,對-甲氧基桂皮酸乙酯等成分均具驅蟲作用[3]。黃酮類含有山柰酚(Kaempferol)與甲基山柰素(Kaempferide)[1]。

參考文獻

[1] 中藥志.第Ⅰ冊.第二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313 。


[2] CA 1988;108:12847r 。


[3] Chem Pharm Bull 1988;36(1):412 。


[4] CA 1981;93:2261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