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邊蘇

藥材名稱:五轉七

名稱出處:《陝西中草藥》

概況

異名:大對月草、包穀陀子、鑽子七(《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忍冬科莛子藨屬植物穿心莛子藨的全株。莛子藨屬全世界約8種,中國約3種。

原植物:穿心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Tnosteum fargesii Franch.)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高40~60cm,全體被粗毛。根粗壯,圓錐形,分叉,暗褐色。莖直立,稀開花時頂端有一分枝,密生刺剛毛和腺毛。葉通常全株9~11對,基部聯合,葉片倒卵狀橢圓形至倒卵狀矩圓形,長8~16cm,寬5~10crn,頂端急尖或銳尖,上面被長剛毛,下面脈上毛較密,並夾雜腺毛。聚傘花序2~5輪在莖頂或有時在分枝上作穗狀花序狀;萼裂片三角狀圓形,被剛毛和腺毛,萼筒和萼裂片間隘縮;花冠黃綠色,筒內紫褐色:長約1.6cm,約為萼長的3倍,外有腺毛,筒基部彎曲,一側膨大成囊;雄蕊著生於花冠筒中部,花絲細長,淡黃色,花葯黃色,矩圓狀。果實紅色,近圓形,直徑10~12cm,冠以由宿存萼齒和縊縮的萼筒組成的短喙,被剛毛和腺毛。漿果內具種子3枚。(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323頁,圖6059)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林下或草地上。分佈於陝西、湖北、四川、雲南和西藏。 尼泊爾和斯里蘭卡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秋季採挖帶根全草,去掉有蟲者,洗淨,晒乾。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藥性

性味:苦,寒。

功效:利尿消腫,活血調經。

主治:小便不通,浮腫,月經不調,勞傷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外用:搗敷。

使用注意:《全國中草藥彙編》:“禁忌菸、酒。”